新华社:别把“冬季少聚”不当回事
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高风险地区再现,别把“冬季少聚”不当回事》的评论。
网页截图
河北省卫健委1月5日通报,1月4日,石家庄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1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30例。从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看,有3名确诊者曾参加婚礼。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出现了目前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
随着天气转冷,防疫形势有了新变化,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目前,除了石家庄的这个高风险地区,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还有48个中风险地区,还有多个城市和地区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今冬疫情中出现了一些“超级传播”现象。比如,大连确诊病例金某通过一次家庭聚会,造成了11人全部感染,之后又导致33名所居住的小区住户及其他社会接触人员感染;再比如,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也有多起病例参加婚礼。
春节即将来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本是我们的传统,加上去年很多人都因为疫情没能安心过年,不少人此前都制定好了今年春节的出行计划,准备来一次“报复性团聚”。但是,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不容我们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任何大意麻痹,任何不设防的聚集,都可能给病毒可乘之机,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埋雷。
正如张伯礼院士最近所强调的,2020年国庆节期间,我国几亿人口流动都没有出现疫情反弹,并不能说明春节也可以大范围流动,“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他还专门提醒大家,春节要少聚集,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旅游。
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也说,2021年春节非常关键,节日期间尽量避免去室内人多的密闭空间聚集,能少去就尽量少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控制在10人以下,50人以上活动应当制定防控方案,落实重点人群在春节前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等。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东等多地也发出建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鼓励弹性休假,倡导非必要不离工作地,就地过节。
去年我们抗击疫情的经验表明,不聚集、少外出,是控制疫情的法宝。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全国人民“舍小聚、为大家”的众志成城,需要我们在这个特殊的冬天再次暂时放下老传统,重拾去年冬天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的新年俗。不约不聚、线上团圆,减少人员流动,才能从源头降低疫情风险。
病毒凶猛,暂时就别聚了,再忍忍。非常之年、非常之冬,人们更该懂得,这个春节怎么过、怎么做,才能让全社会真正过上好年。张伯礼院士表示,现在到2月底防疫非常关键,挺过去,迎来春暖花开,加上新冠疫苗普遍接种,疫情防控形势基本就会大好转,乃至迎来决定性胜利。相信到那时,我们自会好好团聚!
延伸阅读
公勺公筷不“生分”!阻断病毒守护彼此才是情
近日,商务部发布《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其中重点明确,对合餐顾客,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
战疫一年,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科学防疫必须重视细节。在日常用餐中使用公勺公筷,是安全卫生的要求,也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但就现实来看,公勺公筷、分餐制的推广还不尽如人意。不少餐饮场所缺乏意识,要么嫌太麻烦,要么怕担成本,大都不会主动提供相应服务,更不用说“一菜一筷”了。而从整个社会看,这场“观念革命”也不够彻底。在很多人看来,餐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热络情感的场所。无论家宴,还是小聚,氛围是第一位的。有人认为,使用公勺公筷显得“生分”,给人“穷讲究”“不合群”之感。
健康重要还是看着热络重要?答案不言而喻。事实上,病毒最“认”熟人,大家越是满不在乎、卸下防护,病毒就越有传播扩散的可能。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很多都与家庭朋友聚餐有关。就拿那起“1传33”的超级传播来说,其中一例病例仅通过一次家庭聚会,就造成11人全部感染。而据最新报道,近日石家庄这波严峻疫情,也呈现家庭聚集性特点,更有确诊病例4天跑了3趟婚宴。凡此种种都反复提醒我们,病毒狡猾,其致病机理、传播路径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任何纰漏差池都可能成为溃坝之穴。
疫情防控是对病毒的战斗,也是对健康习惯的重塑、文明素养的培育。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健康是所有事情的前提,守护彼此才是最大的情谊。无论公共用餐,还是在家吃饭,对“舌尖上”的安全决不能掉以轻心。各餐饮服务单位更要意识到自身之责,对各项防疫规定主动遵守、严格践行。除及时、足量提供公勺公筷之外,还要坚持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区域划设“一米线”,尽量建立顾客预约制度,严格控制人流密度。将所有举措落在实处,才能做到安全、生意两不误。
防控疫情是一场持久战。从改变观念开始,从细节小事做起,我们能赢得战疫胜利,更能为美好生活凝聚文明力量。
(原标题:高风险地区再现,别把“冬季少聚”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