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书屋不借不卖只能看,面积只有9平方米,网友:想去打卡
上海市松江区一家“未觉书屋”因“不借不卖”只能看的规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
该书屋面积只有9平方米,从地面到天花板密密麻麻堆满了书。书店大多是一些旧书,5位“70后”发起“不卖不借”为期15天的阅读展,希望唤起人们对“阅读与生活”的思考。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两个书迷攒起102个爱心书屋,10多万册书满足200万人
2019年4月13日,石家庄汇祥社区的“爱心书屋”迎来周末活动日,志愿者早早来到这里,搬出近千本书,逐一分拣录入。这里的图书都是来自爱心捐赠,免费对居民开放,可以借阅也可以交换。
像这样的社区爱心书屋,石家庄有102个,2000多名志愿者和小区居民共同维护管理。这百余个爱心书屋的发起人,是石家庄的两名书迷,通过他们的努力,10万余册躺在书橱里、尘封在书箱中的书,在流转分享中延续价值,开启新旅程。世界读书日快到了,他们正在筹划“同读一本书”活动,希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分享图书传递爱心。
募捐来的旧书能开一个图书馆
爱心书屋的发起人是热心公益的王雷东和刘超,他们在公益活动中相识。
“当时我参加了精准扶贫项目,前期主要是到山区帮扶,2016年开始在一些社区做宣传,号召爱心家庭与山区贫困家庭对接,以成立扶贫基金的方式提供生产材料、认购农产品。这个过程中收到很多人捐赠的衣服、电器,还有闲置的图书。”衣物捐赠好处理,图书怎么办?刘超是个书迷,自己家里就有很多闲置的旧书,一直觉得放在书柜里太可惜了。“书本有新旧之分,书里的知识没有,如何利用起来发挥它们的价值?”刘超产生了一个想法,办一个流动图书点。一张桌子、几个书架,刘超在小区里支起流动书摊,在这儿喜欢的书可以拿走,谁家有旧书要捐尽管拿来。
书摊开进了汇祥社区,居委会书记王雷东也是个爱书人,马上参加进来,“我做社区工作十多年,很多居委会都挺熟,一说就同意了。那时候我们俩就在各个小区转。”两人背上大包小包的图书,来到社区内摆摊。人们只要用一本厚度相近的书,便可以随意换取他们手中的书。这种交换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两人手中的图书不断推陈出新,小区居民带这书来了,公益人士带着书来了。
图书越来越多,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建一个社区图书馆,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借书。
“早些年市面上书不多,价格也挺贵,就办了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的借书卡,这一来一回在路上的时间就将近三个小时。”想起当年为寻书奔波的日子,两人颇为感慨。如今大部分家庭都都会有闲置的书,扔掉太可惜,送人又不知道对方喜不喜欢。经常购买新书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种种问题导致了资源的闲置或浪费。建在身边的图书馆能让图书在流转和分享中延续价值,让小区居民阅读更便捷。“别小看了一个小小书屋,通过它可以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让爱心互助成为一种习惯。作为一个在居委会工作了十四五年的人,我也愿看到周边环境更加和谐。”王雷东说,社区书屋致力于服务群众,让居民在自己家门口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是为社区打造一个传递爱心的载体。
(原标题:上海一书屋不借不卖只能看)
来源:综合@中新视频 北京晚报 网友评论
流程编辑:TF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