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永远猜不到结局的故事——《谁偷走了我的睡眠?》

2020-09-12 14:40 北京晚报 TF023

罗丹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大家经常随手放置的旧报纸杂志,甚至是一些生活用品,在90后青年艺术家荼又的眼里都是充满灵感的存在。他通过各种的拼贴重组创作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谁偷走了我的睡眠?》。

睡觉的时间到了,我为什么睡不着?偷走我睡眠的人是谁?他长什么样子?他或许有很多牙齿,才能一口把我的睡眠吞噬;他或许有一个大肚子,我的睡眠在他的肚子里被塞得圆鼓鼓;他或许从头到脚长满了黑色的毛发,自由的穿梭在黑夜里,以至于我都没有发现他——一个被幻想拼织出来的夜晚,正在孩子的脑海里天马行空地上演。

活跃的思维是怎样变成创意图画的?荼又一直很喜欢泰戈尔的诗歌,当他读到泰戈尔的《偷睡眠者》时,就想着有一天一定要以这个主题为灵感创造一个故事。

开始时遇到了创作的瓶颈期。老师建议他可以试试拼贴:先剪好素材,但不着急粘贴。就这样,荼又开始用拼贴的方式写日记。荼又说,开始做拼贴以后,朋友戏谑地称呼他是“收破烂儿”的:没事儿就去捡个枯枝、瓶盖,也很爱收集旧报纸、过期杂志和包装纸。更好玩的是,上学时他还会定期去公共室巡视,看看有没有大家不要的破布、塑料制品、洗碗的刷子等等。他还会趴在石子路上用铅笔涂纸的方法提取路面纹路,连家里的菜板也没逃过他的魔爪。因为他惊奇地发现,家里的那块菜板纹理特别适合用来做动物毛发的肌理。他就像玩游戏一样翻来倒去变换素材的位置,直到找到自己最满意的构图为止。

《谁偷走了我的睡眠?》是一个开放的故事,有着开放的情节、开放的角色和开放的结尾。荼又在创作时,曾经向大人和孩子们搜集答案: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孩子们总能给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

或许,父母给孩子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试着让自己的孩子用画笔、用手工材料去创作出他们心中的“偷睡眠的人”。拼贴+想象,会让孩子爱上思考,更爱上创意。

(原标题:谁偷走了我的睡眠?)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3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