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一部跨越70年的科普书:直至钱伟长先生逝世前仍在收集相关资料

2020-09-05 16:44 北京晚报 TF019

 

2020年,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逝世10周年,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全新插图版的《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缅怀先生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先生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科学报国。

作者:司徒剑萍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钱伟长 著 北京出版社

钱伟长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其父是钱穆长兄钱挚。钱挚英年早逝,钱伟长靠叔父钱穆接济读完高中,并深受钱穆影响,国学功底扎实。1931年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钱伟长弃文从理,转学物理系。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运动,1936年便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钱伟长奔赴西南联大教授热力学,并与清华大学中文系高才生孔祥瑛结婚。孔祥瑛出身书香世家,曾师从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等教授,其父爱好收藏古籍,也有扎实的国学功底。1940年,钱伟长留学加拿大,并在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提出了著名的“板壳内禀理论”。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赴美任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从事航天科学研究,提出奇异摄动理论,被国际上公认为该领域的奠基人。但是,在美国期间稳定的科研生活并未腐化他的爱国之心。1946年,钱伟长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继续从事力学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科学事业百废待兴。钱伟长一方面带领研究团队全力以赴展开“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等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投身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调整更新工作之中。1952年起他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唯一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现名“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初版问世。

其子钱元凯在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全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的导读《一本父亲写给我的书》 一文中,首次披露了该书背后的故事。

原来,钱伟长与孔祥瑛夫妇虽然工作繁忙,但从未放松过孩子的阅读学习。在钱元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钱伟长与他交流科学家的故事,发现钱元凯知道的都是国外科学家。钱伟长深感当时我国科普工作空白所带来的弊端,便开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着手梳理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

那时没有任何电脑检索,古籍复刻、各地图书馆藏书信息汇总公开等各方面工作都尚未起步。钱伟长及夫人孔祥瑛只能从家里的藏书或图书馆、同事朋友家借的古籍中翻阅寻找资料,并建立专门的档案卡片,再总结撰写成文。1950-1953年间,钱伟长坚持四处收集材料,汇总归纳,并与国外科学发明进行对比研究,有的章节是他在工作至深夜12点之后着手写就,有的章节甚至是在他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赴东北的火车上写就。1953年6万余字的《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初版问世,现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藏有董必武收藏的1953年版《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1953年该书第一次出版之后,全国各地也开始出版大量类似的科普读物,有专于某一个方面的,有考证性的、有历史性的,这些出版物均给钱伟长留下深刻印象。改革开放后,他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的成就和实况,也看到了各先进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真正的现代化的实现,还是靠我国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上,团结自强、奋发创造,才能达到”。他对这本《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进行了修订,增加到了9万多字。但是,他遗憾未能对我国历史上的医学、化学等领域的贡献进行补写,直到他2010年去世之前,他仍在四处收集相关资料,制作知识卡片,以备修订补写之需。可惜的是,他最终未能完成这样的心愿。1987年版的《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成为钱伟长生前做的最终修订版本。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考古文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不少以往难得一见的藏品、古籍文献都有了很好的展示。2020年,北京出版集团推出全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便是在1987年钱伟长所做的《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修订版基础之上,进行全新的编校与配图,并配上电子读物与有声书的形式,收进“大家小书科技卷”。

在《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一书中, 钱伟长从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数学、天文和历法、指南针和指南车、造纸和印刷术、火药、机械和建筑九个方面对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进行了梳理。这不单纯是一部中国科技发展史,还是一部中外科技发展的比较史,钱伟长在梳理中国每项重大发明时,还尽可能找出西方或其他文明古国达到同样水平的时间,对很多技术给出了从东向西传播的路线图。他用事实告诉中国的青少年,在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发展上,我们中国人曾经领跑世界,但是,近几百年来,我们逐渐落后于世界,走过了漫长的曲折道路。人类历史的书写,不应仅仅是朝代更替、成王败寇的故事,更是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的记录。而这些,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最应引以为豪的。在我们不断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强调科技强国的今天,钱伟长的这本《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更凸现了其经典的内容穿透力和文化传承力。

“大家小书”的主编袁行霈曾对“大家小书”进行过定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这套走过15年,至今收录近200本作品的“大家小书”愈来愈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自2018年“大家小书”启动“科技卷”以来,整理收录了竺可桢《天道与人文》、华罗庚《优选法与统筹法评话》《数学知识竞赛五讲》、刘先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巧合的是,这些书,都曾是钱伟长生前撰写《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时参考过的材料。这些为共和国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先生们,在这里,又一次相聚了。

(原标题:跨越70年的科普书)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和钱伟长夫妇聊天 从这位酷爱文史讲究仪表的科学家身上受益匪浅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