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刘心武尝试“碎片小说”,笔下这群青睐豪华邮轮的中国旅客长这样

2020-09-04 16:41 北京晚报 TF017

上周末,刘心武长篇小说《邮轮碎片》的新书发布会在商场的书店举办,与他的采访自然也约在了这里。没想到聊邮轮,刘心武却先感慨了刚刚路过商场一层成排的奢侈品商店所见景象——几乎每家耳熟能详的品牌门口,都排着几十米的长队,人们脸上焦急等待的表情,很像菜市场抢白菜——这里是北京最高端的商场之一,卖的东西也是最贵的,动辄几万、几十万,与刘心武新作《邮轮碎片》中的豪华欧洲行邮轮的众生百相颇有相似之处。

陈梦溪


《邮轮碎片》 刘心武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改革开放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哪想象得出这种情景?中国人真是有钱了!”在某奢侈品品牌商店,一位顾客不满地问导购人员:“怎么这包才五十万?你们有更贵的吗?没有?那什么时间能到货?”刘心武惟妙惟肖地模仿他在奢侈品商店看到的消费者。其实《邮轮碎片》也写到了这群人。

这些年刘心武经历过不少邮轮旅行,早就开始对邮轮上的中国游客们展开观察。为什么中国游客青睐豪华邮轮?什么样的中国游客选择豪华邮轮?刘心武分析,首先是有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诞生了许多高收入的职业,比如医生、大学教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年轻时忙碌几十年,攒了不少财富。其次要有闲,邮轮上的游客很多都是退休人员,年轻人就算负担得起动辄半个月,多则几个月的环球旅行,也请不出那么多假。小说中,刘心武笔下的“1号家庭”罗玉兰的丈夫是研究员,罗玉兰是副研究员,“5号家庭”中丈夫是医院的专家,“6号家庭”若瑟与女友都是大学教授,“4号家庭”的作家马自先和浩然,“8号家庭”的杂志主编有作家圈的影子……还有一些虽是普通百姓,但年轻时分到了三室一厅,房价大涨之下,也成了资产过千万的人了。刘心武采访中用“新中产”一词形容这一群体,称他们为“改革开放受益的新兴阶级”。不过小说中“新中产”在消费中还透露着精明的打算,真正挥金如土的是“顶层”的商人和退休官员。书中还写到了“九零后”的代表渣渣,渣渣是作家马自先的亲戚,奉行的价值观是“葛优瘫”“躺平”,刘心武特别描写了部分年轻人对“丧文化”热衷的心态。

时隔六年,刘心武的新作《邮轮碎片》,将故事空间挪到了一艘巨大的邮轮上。在这“海上大观园”里,他将四代中国人的命运浓缩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名利枷锁,爱恨情仇,巡航在地中海上,漂浮在似梦似幻的前世今生里。八个家庭和两个自由行的人,在刘心武笔下仍然是牵动社会三教九流,涵盖世相方方面面的金线,明暗相间、伏延千里。有人称这样一部“有形象没有主题”的小说是“拼图式小说”、“乐高小说”,刘心武自认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某种意义上是在向《红楼梦》致敬的一部“海上大观园、邮轮浮生梦”的众生相小说。引用出版方的话,“他把自己观察到的时代变化,体会到的人心诡谲,用470多个片段打碎,让读者在长则千余字、短则百余字的碎片化阅读中体会身边的变化。”

在碎片化时代写一部碎片化小说,对于读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阅读难度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实验。不过当我对这种“碎片式写作”提出疑问时,刘心武回答得很自信:“我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有人觉得难,就去读别的小说吧,当然,也欢迎大家尝试读一读。”

(原标题:刘心武尝试“碎片小说”)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