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公众号

编排“医学生救人被讹”剧情?善意经不起这么抖机灵

2020-08-24 18:32 长安观察 TF015

这两天,一则“男子发病两名医学生施救无效痛哭”的视频被热传。而其间一波三折的剧情,值得好好说道一番。

生命的逝去令人痛惜,但两位学生的见义勇为之举,也获得了不少肯定与鼓励。不过,视频之下还有一条评论十分刺眼——“两名女孩最终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被男子家属告上法庭,这剧情怎么样”,这一子虚乌有的言论甚至获得6.1万点赞。好在逝者家属及时出面辟谣,并向两位学生致谢。成都中医药大学也表示,拟于新生开学典礼上授予两位学生校长特别奖。这些都让这个悲伤的故事,有了一个暖心的收尾。

一句冷言冷语的恶评,为何能有数万点赞?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说法极大契合了世人的刻板印象。近些年来,救人被讹的案例确有发生,“扶不扶”更成为社会话题。因而上述言论一出,不少人就都带着情绪第一时间跳进了“陷阱”,完全顾不上核查求证了。有正义感是好事,但恶意造谣,冷眼“抖机灵”“看笑话”就与“真善美”相背而行了。要知道,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一次不以为意的转发,都可能让本就悲痛的家属受到二次伤害,也会寒了施救者的心。

“没有健全的事实,就不可能有清晰的价值判断”。自媒体时代,一个个视频在快进、在更新,但事实马虎不得。“有点受伤,不想纠结此事。”施救者或许不想追究,但社会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对造谣行为严厉批评、谴责、处罚,匡扶正义、以儆效尤。

“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相比恶搞、造谣之龌龊,逝者家属这句朴素的话,让人动容、发人深省。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以结果导向辨是非、论对错。救人前,常会想“如果不成功怎么办”。好像没有一个好结果,见义勇为就成了胡乱作为,好心也会遭来恶语。事实上,恰是出于这样的顾虑,很多人才不敢在必要时伸出援手。

“她们尽力了”。眼下这个故事恰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见义勇为并非不成功则成“恶”。弘扬正气的善行,不该被未知的结果裹挟、左右。从这个角度讲,家属、学校、舆论力挺施救者,也是一种“善”,同样值得褒奖。

“脸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中的光芒。”其实,近些年为了让“好人有好报”,各方一直在行动。很多人身体力行,“路见不平一声吼”;各界积极奖励凡人善举,让好人名利双收;法律及时亮剑,《民法典》更是专门列出“好人条款”,为紧急救助的后续责权“托底”……崇善向德、久久为功,社会失信带来的鸿沟正渐渐弥合。这种情况下,绝不容许一些无知无畏的键盘侠再随意带节奏,撕裂公共情感、价值共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都会有危困之时。让善意善举不被辜负,让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会让每个人受益。

来源:长安观察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救人未成功遭恶评医学生回应,称问心无愧,此前逝者家属、学校分别发声

学校回应医学生救人无效遭恶评:他们用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拟授校长特别奖

两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遭网友恶评,幸好家属明理!请善待每一份爱心

张抒扬称今年报考医学专业的人更多了,童朝晖这样叮咛“后浪”

“一学期课本厚半米”,又到期末通宵复习时,医学生有多难?

天津进入战时状态!确诊病例情况及行动轨迹公布

明日立冬!北京将迎大风降温,但有个好消息

@北京居民,收到这条医保缴费短信,需注意以下事项

长沙300米路安了298条减速带!“搓衣板路”是谁的行为艺术

今天凌晨,四川俩小时内连发三次地震,又是同一位置

“二次感染不值得讨论”,张文宏:现在最重要的有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