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通过一张幼儿园入园照,摄影师发现3岁女童有异常!
最近,幼儿园的录取陆续结束,马上又将有一群懵懵懂懂的小朋友哭着离开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的大门,开启“人生第一课”。
开学前,照例要拍一张可爱的入园照。杭州女孩妮妮(化名)很上镜,微微一笑,一张标准的入园照就搞定了。
但摄影师李先生在后期修图时发现,她的眼睛有点奇怪。左眼炯炯有神,右眼正中的瞳孔却像蒙着一层白雾,明显发白。
在他的提醒下,妮妮的妈妈带她到当地医院做了检查,随后转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结果让全家大吃一惊:这个才3岁的孩子居然得了白内障!
修图时发现眼睛发白
3岁女孩竟患上白内障
妮妮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好奇心很强,总喜欢东奔西跑,但很少磕着碰着,平时拿玩具也是一拿一个准,所以家人从没察觉她眼睛有什么问题。
从社交距离来看,妮妮的眼睛和其他孩子差不多,没有太大异样。只有凑近看时,才会发现她右眼泛白,没有左眼清澈有神。
这个细小的差异,恰好被摄影师修图的时候敏锐地捕捉到了。
因为9月份上幼儿园,妈妈带着妮妮拍入园照,摄影师是经验丰富的李先生。拍完后坐下来修片,他习惯性地放大图片看眼睛,虽然现在相机都自带“消除红眼”功能,但他还是会再检查
一遍。
电脑屏幕上放大的瞳孔没有发红,却明显发白,像蒙上一层白雾或白纱。李先生拍照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眼睛,心里犯嘀咕:这只眼睛不会是生病了吧?他赶紧劝妮妮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当地医院的医生一检查,直接建议他们转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这是先天性白内障,已经挺严重了,你们找专家看吧!”
儿童单眼患上白内障
日常家长很难察觉到
白内障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毛病吗?为什么一个3岁的孩子也会患上白内障?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中心白内障科主任徐雯告诉钱报记者,妮妮患上的是先天性白内障 ,多在出生前后即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她的专家门诊,每年近5-8%的病人都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经过一系列问诊和检查,妮妮的右眼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且程度比较严重,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术后还要配合弱视训练。
徐雯主任说,像妮妮这样单眼的先天性白内障,平时可以使用另一只眼睛,基本上不影响生活,所以家长很难察觉到异常。
但是,长时间使用健康的那只眼睛,将会抑制患病眼睛的发育,造成弱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弱视将越来越难以康复, “长此以往,哪怕后期做了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往往要打个折扣。所以,这次家长真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摄影师。”
她提醒家长,一定要定期给孩子体检,且体检时不要忽视了眼睛的检查,“小孩检查眼睛、测视力的时候往往不太配合,这就需要体检机构和家长多一些耐心,防范于未然。”
先天性白内障不是不治之症
及时规范的治疗后成效显著
徐雯主任介绍,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非遗传性因素中,孕妇怀孕时接触辐射、病毒、化学毒物、不当药物都可能导致孩子先天性白内障。有的孩子甚至因为在娘胎里遭受过电击,出生后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她强调,虽然家长要保持警惕,关注孩子眼睛的健康,但如果查出先天性白内障也不要过于焦虑,“它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家长和孩子积极面对、配合治疗、训练规范,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有的家长和孩子配合度高,术后一直坚持系统性的弱视训练,每次复诊都有进步,治疗效果很好。徐雯主任曾经的一个患者已经大学毕业,照样考驾照、工作,生活基本上没有影响。
但其中也不乏过分焦虑的家长。前几天,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因视力下降、佩戴眼镜无法改善前来就诊,最终确诊为白内障。一听到“白内障“三个字,妈妈直接在诊室外放声大哭,反而是女儿比较冷静,一直在安慰妈妈。
如果家长长期保持消极、悲观的心态,术后又没有遵医嘱,严格指导孩子进行弱视训练,那多少会影响治疗效果。
先天性白内障是不是一经确诊就要手术呢? 徐雯主任说,医生会根据白内障的混浊范围、位置和严重程度来给出专业建议。她比喻,如果位于最影响视力的“靶心”,一般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位于“6、7环”的位置,那可以先随访观察。
延伸阅读:
时至今日,白内障手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种疾病如此常见,现在医疗水平又高,患者的积极诊疗率却不高。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患者对白内障这种疾病的顾虑多,认识误区也多。在这里,以几种典型情况为例稍作解答。
关于做不做手术的误区——
误区一:年纪大了犯不着受罪
视力好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利,不仅能正常活动,有助于维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减少骨质疏松,还能降低摔伤的风险,增强自信、防止老年抑郁。
白内障若发展到晚期,会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导致严重眼痛,如晶体膨胀型青光眼、晶体脱位等。因此,白内障患者应遵医嘱,及时手术。
在临床中我们接诊高龄患者并不少见,甚至还有90岁以上的老者,手术效果良好。目前的白内障手术为微创,一般手术时长十来分钟,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不适感。
误区二:“三高”患者不能做
由于白内障手术的快捷和基本不出血的特点,它对于全身疾病的要求也不像从前那么严格了。即便是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肾病的患者,只要把生命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就能顺利手术。
此外,眼睛有其他眼病也可以做白内障手术。比如,结膜炎治愈后1个月可以手术;泪囊炎实施手术或泪小点封闭1个月后可以手术;色素膜炎、角膜炎临床治愈6个月后可以手术。
需要做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眼底病患者,不先做白内障手术是看不清眼底的。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白内障发展会使房水循环的道路进一步狭窄,做白内障手术可使通路加宽,有助于眼压下降。
误区三:等看不见了更好做
“等看不见了再做手术”是20年前的观点。当时认为白内障越“成熟”,手术越好做,晶体硬得像一个扣子时,更能完整地从切口分离出来。
现在的手术过程已经发生改变更快捷了,简单理解就像是用注射器先把乳糜状混浊的白内障吸出来,然后把透明的折叠的人工晶体送进去。所以,如果白内障过熟、太硬,就很难乳化了,吸不出来,手术难度就会增大,并发症也会增多。
那么,手术时机如何选择呢?我国临床上,患者视力0.2、0.3时可考虑手术,如果有职业需要,也可以提早手术。
误区四:人工晶体越贵越好
临床上常用的晶体都是进口的软性人工晶体,根据功能大概分为4类:普通光学人工晶体适用于普通需要的患者;非球面人工晶体适用于年轻患者,尤其是对夜间视力的提高有帮助;多焦点人工晶体适用于远、中、近距离都要清楚的患者;散光矫正人工晶体适用于散光患者。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不是越贵越好,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予合理建议。
关于手术后的误区——
误区一:术后还会长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的混浊晶体已经彻底被清除。临床上所说的“后发障”,是支撑人工晶体的后面的囊膜混浊了,不是又发生白内障了。
“后发障”的情况并不多见,往往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及全身疾病太多的患者,其治疗方法也很简单,打YAG激光就行,几分钟便可完成,没有痛苦,也没有伤口。
误区二:术后视力肯定提高
大多数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会显著提高,但是任何手术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只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已。另外,视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角膜疾病、眼底疾病等。
由于白内障混浊严重,眼底看不清,视网膜CT扫描光波不能做到完全精准,患者的眼底情况往往不能处处清楚。当白内障摘除,透明的人工晶体植入后,才能发现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所以,术后视力没有提高的情况是有的,具体原因因人而异。
总之,白内障的治疗过程并不困难,建议患者发现病情后打消顾虑,及时就诊,咨询专科医生具体治疗方案,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原标题:“感觉不太对!”3岁女孩拍了一张入学照,摄影师发现异常!医生:一定要给孩子定期检查)
来源:综合楚天都市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健康明白人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