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北京文化活动因疫情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在家也可“听”国图名家讲座

2020-07-30 15:05 北京晚报 TF015

曾几何时,京城的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每到周末,大大小小的书店、图书馆、艺术空间都挤满了渴求知识的人们,或坐或蹲或站,倾听着来自高校、行业的名家大咖的倾情讲授,没有门槛,专家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被完全打破,这曾经是这座文化之城最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新冠疫情的困扰,这段时间北京的文化沙龙活动基本处于暂停的状态,对喜欢听讲座的人颇为遗憾。

作者:成长


2018年10月,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郑小悠博士发的讲座信息,立即来了兴致。当时,国图联合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了名为“稽古·贯通·启新”的系列名家讲座,该讲座计划从原始社会一直讲到清朝,将整个中国历史按照朝代的顺序贯穿一遍,十位主讲人都来自北大历史系或考古文博学院,每位老师研究哪段历史,就讲哪个朝代,可以说个个都是各个专门史领域的专家。我当时就想,这种机会可太宝贵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没能在北大接受专业的历史学习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这个系列讲座将北大的顶级师资资源向公众分享出来,而且全部免费,还有这等好事吗?

《国图名家讲座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后来我前往国图听讲座,那一场刚好是北大历史系韩巍老师讲春秋战国,一来现场我就发现志同道合者不在少数,拥有两百个座位的国图文会堂早已一席难求,走道都站满了观众,我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站着听完了讲座。作为一场面对公众进行历史普及讲座时,主讲人讲授的内容并不深奥,甚至大多知识我们并不陌生,但专业学者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我们梳理出历史背后的逻辑。我们了解到的历史都是散乱破碎的信息,无非是一些朝代、人物的名称和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很浅的表层。而面对面聆听专业学者的讲座,所获得的不仅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时代风貌,还有理解分析史料的方法。主讲老师在讲授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地图和出土文物照片,可谓干货满满。讲座一结束,老师就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热心听众围住了,大家热情地发问,还有不少人希望拷走PPT、或询问哪里能看讲座视频回放。这场面真是让我感到回到了久违的校园时代。

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我错过了后面的讲座课程,一直引以为憾事。我也一直在想,像这样高质量的历史公开课,只讲一次就过去了未免有点太浪费了。果然,前不久,郑小悠博士给我寄来了厚厚的四大本丛书——“国图名家讲座集”,书中将那些我错过的名家讲座内容悉数收纳,这对于因为疫情坐困于家中的我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国图名家讲座集”共分四本,全部基于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备受欢迎的系列讲座讲稿整理而来,讲座阵容堪称豪华。《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经典》收纳了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楼宇烈、孙钦善、牟钟鉴等十位教授主讲的内容,他们从各自研究的视角详尽讲解儒家学说的发端、发展及当代价值。《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由张帆、刘绪、朱凤瀚等十位北大历史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讲述中国古代史的前沿研究。《风雅·风骨·风趣: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如袁行霈、葛晓音、张鸣等数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主讲。内容涉及《诗经》“变雅”艺术、如何读《左传》、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安史之乱中的李白和杜甫、白居易、元稹诗歌中的盛唐记忆等经典主题。

如果说上述三本书已经涵盖了文史哲三大领域的精粹,那么第四本《格致·考工·源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就更为难得,我们往常讲中国古代文明,往往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但科技发明往往被忽略。此一系列讲座由国图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由全国科技史领域内卓有成就的12位一线学者,就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进行讲解,专题涉及古代数学、琢玉、天文历法、指南针、法医学、冶金、农作物栽培、丝织、航海造船、中西交流与技术传播等。

由于这套丛书脱胎于讲座稿的整理,因此文字上保留了许多口语化的叙述,同时又搭配了丰富的插图和图表,读起来顺畅淋漓,完全没有生涩感。无论是文史从业者还是业余爱好者,读来都能大有裨益。阅读这四本书,我总有一种在北大、清华、中科院蹭课的美妙感觉。

(原标题:在家“听”国图名家讲座)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