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北京“玻璃女孩”:十年间,从初学者到业内国际大奖获得者

2020-07-09 14:33 北京晚报 TF024

杜蒙,外表自带亲和力的北京姑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的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一次机缘巧合,在美国旧金山看到玻璃艺术家Dale Chihuly的展览,打开了她认识玻璃“新世界的大门”。

从零开始学玻璃和玻璃雕塑的杜蒙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2010年,她来到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从零开始学玻璃和玻璃雕塑(Glass and glass sculpture),成为该校玻璃专业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我在美国学习近六年。一开始差点就要放弃,因为对玻璃一无所知,没有任何准备。加上语言也不好,本科二年级的学生都会过来说你做得不对。那段时间有想法,但又做不出来,很痛苦。一次我翻了个特别大的模子,灌蜡时才发现侧面有缝儿,滚烫的蜡泼出来灌进手套,烫得我都怀疑人生了。那晚我哭着跪在地上铲蜡、打扫,折腾到凌晨三点……”

在利用自家斗室改造的临时工作间,杜蒙进行着作品的制作。她期望有朝一日能有一间自己独立的专门工作间

刻骨铭心的经历,更坚定了杜蒙的创作之路。2013年研究生毕业创作,杜蒙用儿时常见的白布鞋、燕子等为意象,创作了《白》、《晓》、《流动的风景》,展现留学时对北京的乡愁,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之后,她用旧相框和镜子结合,创作了《心心念念的海棠花》。2016年回国后,杜蒙成为独立玻璃艺术家,人们眼中“用玻璃讲故事的女孩”。同年,她创作的《高地回声》获得2016年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这是玻璃业内认可的一个重要奖项。

 完成作品前,杜蒙都会对玻璃原料进行反复打磨,以求最终作品呈现的完美效果

通过不断摸索,杜蒙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从偏向私密化的个人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外放。作品相继在国内外多次参展并获奖。

案头工作在创作中不可或缺,采集日常元素,反复修改设计草图,是杜蒙极其在意的环节

2019年11月末,杜蒙的最新个展《烬》在美国纽约的否画廊开幕,这是她的第三次个人展览。首次尝试用Tiffany工艺在平板玻璃上创作。杜蒙说,玻璃退火后从石膏中取出,表面会留有一种经受过时间与温度历练后褪去的温和感。光线透过玻璃折射出来,就像凝固的瞬间与封存的记忆再次被唤醒。

闲暇之余,杜蒙走进北京街巷,采撷时光留给这座城的生活印记,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

“回忆通过时间沉淀、积累,慢慢变得厚重且值得人们去回味。它充斥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不经意间带给人们感动、伤感,抑或痛苦。小至生活百态,大至生存环境,尽管记忆在人生的长流中不断被生活空间的转换所模糊,然而那些重要的残断印象却也小心翼翼地被保存下来。”杜蒙透过玻璃上的斑驳光影,敬望安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方非 摄影报道

流程编辑:TF024

分享到

小伙儿用食材当道具拍武侠“大片儿”,作品成爆款引来大明星

东城区“朝西工坊”正式对外开放 为居民提供免费创意手工体验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