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赛季规则有微调:保级相对更简单,合理安排外援上场时间
7日下午,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会议,通报新赛季中超联赛相关筹备情况,诸多新规和细则全面公布。
新华社资料图
从通报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中超联赛除了在赛制方面有较大调整之外,在升降级制度、换人规定等方面也进行了微调。新赛季中超联赛首阶段赛事将于7月25日至9月28日进行,赛事安排延续5月定下的蛇形排阵方式分AB两组,每组各八支球队。先前曾有部分俱乐部建议取消今年联赛升降级制度,但足协最终还是决定保留升降级制度,只是在名额方面进行调整——由原来的2个变成1.5个。也就是说,本赛季中超联赛最后一名即第16名将直接降级,参加下赛季中甲联赛;第15名将通过附加赛与今年中甲联赛第二名进行附加赛,争夺参加下赛季中超联赛参赛名额。这也意味着,今年中甲联赛的升级名额将减少0.5个,只有中甲联赛冠军会直接升入中超。
外援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俱乐部外援都陆续返回,总体上执行年初敲定的“注6报5上4”(注册6人、报名5人、上场4人)的外援规定。但同时考虑到疫情期间外援归队情况不同,规定也适当进行了微调:在单场比赛中,若一方没有报名外援,另一方最多只能上场2名外援;若一方仅报名1名外援,另一方最多只能上场3名外援。此举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比赛公平,同时也避免外援资源浪费。此外,考虑到赛事密集以及保护球员身体健康,新赛季中超实施单场每队3次、5个换人名额,每队每场比赛大名单人数从过去的18人增至23人,但一线队报名人数仍为30人,U23政策也继续不变——至少保持一名U23球员始终在场上。
延伸阅读:
中超降级名额从2个调整为1.5个,新规这碗水不好端平
距离新赛季中超开赛越来越近了,昨天中国足协召开俱乐部总经理会议,宣布了新赛季的新政策,本赛季中超降级名额从2个调整为1.5个,而外援政策也根据当前的疫情状况,做出相应调整。
降级名额少了0.5
本赛季中超联赛赛制大变脸,采取赛会制,循环赛和淘汰赛的两阶段比赛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根据新赛制,中超16队分为两组,每组8队,分别在大连和苏州两个赛区比赛。第一阶段每个赛区决出的前四名,进入第二阶段的争冠组。第一阶段每个赛区的后4名球队,进入第二阶段的保级组。如此赛制,很有可能会出现志在保级的球队在循环赛的第一阶段出工不出力,直接放弃与强队的比赛,蓄力保级大战,造成第一阶段强队和弱队的比赛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比如有球队在第一阶段比赛中以一场不胜、一球不进的成绩进入保级大战,而在保级大战中,对手如果在第一阶段比赛中拼尽全力而导致实力受损,而他们却因为此前保留了体能和实力,最终得以成功保级。
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欠公平的。最终,中国足协的新方案是,中超降级名额从之前的2个调整为1.5个,也就是说最后一名直接降级,倒数第二名需要跟中甲亚军进行升降级附加赛。如此一来,对于中超倒数第二名来说,相对公平一些。因为,目前大连赛区球队实力更强,如果保级球队分在了大连赛区,那么同样的实力可能在苏州赛区就不会进入保级组。这意味着,相当于给了中超倒数第二名一个“复活赛”的机会,与中甲第二名进行附加赛。然而,这个方案虽然照顾到了中超倒数第二,但对于中甲的亚军却不够公平。
外援政策灵活度高
6月13日,大连人外籍主帅贝尼特斯和三名外援龙东、拉尔森、丹尼尔森乘坐包机从瑞典飞抵大连,开启了中超外援回归的大潮。此后,在各俱乐部的积极运作下,多名外援和教练开始返回中国。昨天,足协给出的新政策中,外援政策的基本规则就是此前的“报5上4”。即每家俱乐部外籍球员注册人数最多6人,报名名单中最多5人,每场比赛同时上场最多4人,全年累计注册7人。不过,对于那些外援实在回不来的球队,足协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那就是在比赛中,如果一支球队0外援,通过申请后,他的对手只能上2个外援,如果只有1个外援,那么对手只能上3个外援。如此政策,对于外援不能回归的球队来说,场上比对手少两个外援,其劣势可想而知,比赛还是可能会一边倒。但如果缩小外援上场名额,对签约并召回外援,投入巨大的俱乐部,又有失公允。
第一阶段比赛时间敲定
昨天,中国足协公布了联赛首阶段的比赛时间:7月25日开始,9月28日结束。北京国安分入了B组的苏州赛区,与上海上港、武汉卓尔、天津泰达、重庆当代、河北华夏幸福、青岛黄海和石家庄永昌同组。按照足协规定,各球队将在7月18到20日进驻赛区,7月21和22日,赛区将对各队进行赛前的培训。
每个赛区8队将打双循环比赛,每个赛区共打14轮比赛。16支球队连续作战66天,平均每5天打一轮比赛。之后的赛历是国家队打世预赛、中超四强打亚冠联赛的时间。11月世预赛赛结束后,联赛就将展开第二阶段淘汰赛,决定联赛最终的排名。至于第二阶段淘汰赛的赛制,目前依然没有最终确定。
特殊情况下,中超这碗水端平,确实不容易。这有赖各个俱乐部,维护共同利益,自觉维护公平竞赛,对得住球迷的期许,对得住赞助商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