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货真价实的“大国工匠”,陈寅恪先生鞠躬尽瘁为教书奋战一生

2020-07-05 10:46 北京晚报 TF024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启程北上,各自复原。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前来拜访陈寅恪先生,说:“您已经上了这么多年的课,如今身体欠佳、眼睛有恙,暂不开课,做做科研可否?”陈寅恪答道:“我是个教书匠,不教书,怎能称教师?一定要上课。至于研究,那是第二位的。”就这样,他为历史系和中文系各开了一门课。开课的结果,是他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中文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后来回忆自己的老师时,没有一个不是赞不绝口的。

作者:郑延国


新华社资料图

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周一良听陈寅恪先生讲课时,仿佛看著名武生杨小楼的拿手好戏,非常“过瘾”,“犹如眼前放异彩,深深为之所吸引”。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王永兴则说陈寅恪先生上课“引证许多史料,一一板书。师多病体弱,眼疾相当严重,板书后,常常汗水满面,疲惫地坐下闭目讲解”。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家吴小如常常就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问题请教陈寅壬,先每每告以可查某集某文或某志某条,他过后一查,“十之八九可得答案”。“一个学者双目失明,全凭过去的博闻强记,对文史资料竟然精熟到如此地步,不要说今人,就是古人也不多见”。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清史专家王锺翰说陈寅恪先生每次上课都有创获和新意,多发前人所未发。每逢海外来访学人向陈寅恪先生求教,对方用英语、德语、法语或汉语提问,先生“多闭目沉思,然后回答,虽片言只语,亦深中肯綮,令人信服不置,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陈述回忆,陈寅恪先生“教导我做学问要专一”,并以王国维为例,称“王观堂是中外闻名的大学者,但兴趣经常转换。如果他不换,成就会更大”。

杭州大学教授、楚辞学家姜亮夫说陈寅恪先生上课有三大特点——一是有理论导向,二是用比较方法,三是十几种语言脱口而出,讲《金刚经》时即是如此。武汉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石泉说,当时不少人都称陈寅恪先生为“教授之教授”,每次上课,前来听课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其他大学的教师。

香港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罗香林曾回忆道,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先生常说一门课程结束后,考核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学生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向教师提一二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深浅程度判断其用功与否,然后给出成绩”;二是“要求学生做小论文代替大考”。先生“对学生日常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就业也非常关心,如向胡适推荐学生译书等等”。

在我看来,以上八位学生的“点赞”,凸显了陈寅恪先生在十个方面的教学亮点——一曰“学识深厚”,二曰“讲授生动”,三曰“新意不断”,四曰“自然启发”,五曰“善用外语”,六曰“方法科学”,七曰“全面考核”,八曰“关心学生”,九曰“教书育人”,十曰“鞠躬尽瘁”。

一个教书匠能有如此多的亮点,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匠人,而是货真价实的“大国工匠”了。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4

分享到

回顾陈寅恪北京岁月,做过蔡锷秘书,36岁成为清华导师

“人生几何 恋爱三角”,汪曾祺随笔中两副短对联甚是精彩

小凤仙献祭蔡锷之对联为代写,陈寅恪曾以“孙行者”出经典“无情对”

陈寅恪的名字到底念啥?他的诗作中这四组词语重复率惊人之高

刘梦溪:出身小村庄却因父亲考入人大 遭五年风波后改变学术方向

从学者到战犯陈雪屏干了什么 为何陈寅恪对他如此鄙夷?

陈师曾与鲁迅曾住同一宿舍 弟弟陈寅恪为何不搭理鲁迅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