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隆福医院的别样康复生活:运动会上学康复,吉他声里冶情操

2020-06-22 13:51 北京晚报 TF017

夏日午后,正是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康复大厅最温馨的时刻。十多位老人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有的在训练立位平衡,有人踩着康复踏车……“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一门之隔的音乐治疗室里,传出阵阵歌声,音乐治疗师拿着吉他边弹边唱,一位老人拍着响铃鼓随着节拍附和着。

这样的康复画面,每天都在这里上演。作为北京市重点专科,成立20余年的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为特色,为每位患者定制康复方案,帮助老人恢复身体机能,重拾生活热情。

医院的音乐治疗师拿着吉他边弹边唱,老人拍着响铃鼓随着节拍附和。

激发热情

个性方案+运动会、联欢会

一个多月前,市民刘先生因脑梗死入院,包括神经内科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技师、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在内的13人团队集体为他诊治,针对刘先生的肢体功能障碍、构音困难、吞咽困难、心理焦虑等多种症状,详细列出康复计划,涵盖西医的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以及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康复疗法。

老人在康复大厅参加康复训练,医护人员精心陪护。

和刘先生一样,来到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每位病人都将拥有一份“私人定制版”康复方案。北京市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孙佳说,“老年人往往一体多病,如果去大型综合医院,一般要去不同的科室分门别类地对症施治。但是,来到这里,我们会通过多学科合作,一站式解决老年患者的多种问题。”

这背后提供技术支撑的是实力强大的多学科医疗团队,其中既有康复医师、神经科医师、老年科医师,又有骨科医师、中医医师、康复技师、临床药师、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作为东城区老年病医院,早在1999年,隆福医院就在神经内科设立了康复治疗室。2011年医院又设立了独立的康复医学科,并搬至天通苑院区。近年来,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康复需求猛增,这里常年一床难求。

除了常规康复,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还不断创新康复新模式,尝试通过康复运动会、康复联欢会、小组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老人康复兴趣,提高老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这种康复训练模式在文献中较少被提及,但医院的经验表明“确实有效”。提起七八年前第一次运动会的场景,孙佳仍记忆犹新,“听说有运动会,老年人个个热情高涨,天天比着劲儿练习,比赛前一晚更是激动得睡不着觉。真正运动会那天,有比拿勺抓豆子的,有比赛穿衣服的,还有玩拼图的。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老人的康复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引导老人恢复社交,效果特别好。”

此后,科室又相继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各种节日,推出系列联欢活动。在孙佳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老人表演三句半、团队秀太极、唱京剧的场景。马上端午节就要到了,康复医师刘晶京早已网购了“包粽子”手工材料,准备和老人一起过节。刘晶京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家属不能来探望,也不宜组织聚集性活动,但节日的氛围还是要有,“我们安排了两个人朗诵诗歌,5个人包粽子,还有3个人表演音乐,虽然见不到家人,也要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暖心陪护

癌症晚期老人重温母女情

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不大,一共设置有80张床位,在这里,呈“7”字形排列的病房被精细划分为危重区、恢复区、康复区、安宁区。

孙佳解释,老年疾病比较特殊,有时候病情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无法完全保证按照传统的病情稳定的状态开展康复治疗,细分病区之后,更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康复治疗。其中,危重区位于最顶头,距离抢救室最近,有紧急情况可及时施救;拐弯处是恢复区和康复区,便于病人去往距此不远的康复大厅进行康复训练;最下端是安宁区,这里比较安静,适合静养。如果危重病人治疗后有好转,也会被及时转移到相邻的恢复区或康复区。

因患有格林巴利疾病,王大爷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刚来到天通苑院区时完全卧床,被安置在恢复区。那时,王大爷每隔半个小时就需要进行一次翻身拍背。医护人员只好在床边对他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体位适应性训练、90度直立吃饭、训练坐位平衡以锻炼核心肌群等。大约一周后,王大爷状态明显改善,如今已转入康复区。记者在康复大厅看到王大爷时,他正手扶椅子练习从坐到站的动作,还微笑着跟记者打招呼。

80岁的王老太太患有严重心衰,一来就进了抢救室,12天之后,病情稳定转入了康复区,目前也在接受床边的心肺康复。半个多月来,老人心衰明显改善,情绪也大大好转,食量大增。前几天跟儿子视频,老人还提到“想吃水果”。

护士长王元红告诉记者,病房有精确的分区,科室的护士管理方式也有相应的安排,会分区指定责任护士,每三个月一轮换,病人从入院、治疗、护理到出院,都由指定的责任护士负责。规定责任并固定护士之后,护士更加了解老人的病情,也有助于提供更贴心的陪伴。

除了把关患者的身体康复,这里的医生护士也管治“心病”。一位住在安宁区的癌症晚期老人跟女儿关系不太好,时常神情落寞,有一次听到老人提起想吃汉堡,责任护士魏树鹏就自己掏钱买来一份给老人吃。经过沟通,魏树鹏得知老人离异,母女关系紧张,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医师、心理医师等医护团队商量,叫来老人的前夫和女儿召开家庭会议,建议他们在最后的时光多多给予陪伴。或许是心理治疗师那句“你要真一直不跟妈妈和解,等她走了,你哪天午夜梦回的时候不会觉得遗憾吗”点醒了女儿。王元红记得,打那之后,女儿来探望的次数明显增多,还主动坐在妈妈跟前搭话,“最后那段时光,能明显感觉到母女关系在拉近。”去年6月,老人安静地离去了,直到临走前,都念着医生护士的好。

医养结合

这里也是福利院老人“后援团”

破解养老难题,“医养结合”成为近些年的热词。早在9年前,隆福医院康复医学科就开始了医养结合之路的探索。也是从那时起,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为一墙之隔的东篱敬老院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医院天通苑院区的老年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制作纽扣花。

孙佳告诉记者,医院每周两次为养老院的近百名老人提供无偿上门巡诊,主要查看老人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血糖血压等基本情况,护士也会上门更换尿管胃管、做雾化、开展抽血检查,养老院老人的病历情况还被录入隆福医院的电子巡诊系统。经过多年合作,两家单位亲如一家,有一道铁门供内部人士自由往来,大家都管养老院叫前院,管科室叫后院,那道铁门成了实际上的“绿色通道”。东篱敬老院的老人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当即快速收入病区开展治疗,家属可以第二天再过来补办手续。

91岁的杨奶奶在养老院卧床,经常会出现细菌感染,遇有晚上发烧,养老院工作人员就会直接联系值班大夫,“老人不太好,您过来看一眼吧!”听到呼唤,值班大夫就会推着心电图仪器穿过小铁门,进入养老院,为老人测血糖、量血压,评估病情;如果需要住院,也能推着平车把老人送过来。刘晶京记得,前段时间,老人又半夜发烧,医生及时为她吸痰吸氧,并上了心电监护,天亮之前病情已经平稳,第二天一早家属过来时情况大大好转。

设立9年来,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从最初空阔简陋的大院,逐渐变成供老人康复的庭院式乐园,科室年出院患者人次增加了两倍多。康复科室里有贴心的医护人员诊治陪护,院子里的石榴树、葡萄架、山楂树错落生长,为老人提供消夏纳凉之处,也激发起他们的生命热情。从事老年康复这些年,有苦、有累、有汗水也有泪花,但更多的是甘甜,孙佳说,“每每看到老人拔掉胃管品尝美食,看到卧床患者下地行走,看到精神异常的老人变得安静慈祥,职业成就感就会爆棚!”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任敏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91岁四野老兵康复出院,向医护人员敬礼:怎么才能再见到你们?

非新冠肺炎患者如何居家康复?医生:不要长时间卧床

方便了!北京西城所有社区服务中心都能提供康复服务

小手游、太空舱、水中步行……这些酷炫操作居然是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是不是个“坑”?盆底康复有必要做吗?

如何打通康复“最后一公里” 北京推进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

康复医院文娱治疗师美娇:用音乐帮老人打开封闭心门

记者探访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 让患者从“保命”到回归社会

三级医院将全部设康复科 北京预计2020年建成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

小然然康复费用难住一家人 爱心市民纷纷伸出援手

伤筋动骨100天 康复师说:错了!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