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真暖!社区内的超240人“近邻微信群”,“隔空”拉近了人与人距离

2020-06-07 16:27 北京晚报 TF020

我所住的楼有个住户微信群,群名“远亲不如近邻”, 我简称之为“近邻群”。

作者:吴玲玲


这栋楼24层,每层10户,每家至少一人参与微信群,所以群成员超过240人。

插图 王金辉

人虽多,微信内容初时却不多,感觉无声无息的,仿佛近邻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不然。

有事的时候,自有人言声。

比如,谁碰上了鸡飞狗跳,忍不住在群里泻火撒气,立马就会有许多熟悉不熟悉的近邻群友“出面”调解。有劝架的,有出主意的,还有心理咨询的,好不热闹,都是满满正能量。我,虽然未必清楚究竟谁跟谁吵了闹了,但也爱凑个热闹冒个头——某次,有人遛狗没拴绳吓着了别人家孩子,群里七嘴八舌的。我建议狗主人一方买几斤水果作为礼物,再拴了狗狗,牵着,上门去给被吓得小孩及家人道歉。不确定是否采纳了我的建议,但从此后看见那狗狗,都是被主人牵着在院子里散步的——受到惊吓的孩子一家已经原谅了狗狗主人。 我们这栋楼是单位宿舍,住户之间即便不特别熟,彼此也是略有知晓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好我好容易,怕就怕因为鸡毛蒜皮而伤和气:纠纷持续时间长了,矛盾会发酵,对谁都不好;委屈的事儿也许不大,但搁心里久了,会是病源。 有朋友问我:“您怎么还有住集体宿舍这个选择?”我说:“住户都是同单位的,知根知底,利于防偷防盗防抢防劫。”朋友笑着反驳我:“我听闻的可是防偷防盗防同事……”我说她是想多了,工作归工作,家居归家居,两码事。再说了,大家上班在岗同事关系都不错,有问题也是工作上的问题。回到家关上门自成一统与外人何来是非瓜葛?最最重要的是,有几位相熟40多年的老朋友同住一个楼里,千金难买故知啊。 当然,朋友所言也有一定道理——这个楼里,每家至少有一位是在我们单位供职的,大家差不多都认识,甚至有些还很知根知底。熟人之间好面子,有问题也不方便“捅破窗户纸”直截了当说——冬天有人不习惯开楼道窗通风也就罢了;夏天,宽敞明亮的电梯间大厅里,步出电梯就看到地上满铺了草席,草席上一家人围坐一圈谈天说地好欢乐,孩子一旁爬来爬去好随心。我坐电梯上上下下,看见好几层都是这样。这家伙,真是广阔天地啊,再发展下去,怕是就要变成生产队开大会的状况了!我心里起急,但转头又想,在楼道乘凉有什么不可以吗?并没有法律法规限制这样的行为啊。再继续想,也许那些人家只能如此吧,年轻人又上班又带小孩不容易,于是请来父母帮他们带孩子。三伏天一家人住在两居室里也是没个腾挪闪躲的余地……可是在楼道里如此这般,是不是会影响别人呢?他们衣冠过简,草席上甚至还有小孩子的尿骚味,是不是也影响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形象呢?是不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样做是不体面的呢?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需要沟通一下。当面锣对面鼓恐怕大家都下不来台,不如,我先用上“近邻群”,看能不能“隔空”解决问题。

我在群里讲起了生活和卫生常识,告诉大家过道乘凉坐水泥地上容易中风,公共场所要注意礼貌和自己的隐私……很快,电梯大厅里席地而坐的人都不见了。显然,大家都是懂道理的人,只是话不说不明,这回捅破窗户纸,“近邻群”是功臣。 新冠疫情初期,“近邻群”里就有人提出:“为了老人和孩子的健康,不要让快递小哥满楼跑了,请在楼下交接物品。”对这位群友的“先见之明”,楼长当即表态支持,在“近邻群”里,楼长恳请大家勤快点,自己下楼,在楼门口与快递员交接。群友和楼长的建议,得到了全楼人的拥护并迅速落实。 接下来的几个月,宅家抗疫,全楼居民几乎全天候宅居在这一栋楼里,同呼吸共命运,“近邻群”更是把每个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那种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全楼负责的小心谨慎,你懂的。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北京朝阳澳洲康都小区内飞来白头翁,但后来发生的事太让人气愤!

顺义这个社区推出清理积分榜,居民管好自家门前,消灭小广告

雨夜中探访北京漏雨楼房,和韵佳园这户阳台同时放7个脸盆接漏水

50岁老小区竟有134家产权单位和物业!看红庙北里社区如何“逆生长”

北京海淀这个小区充电站变成存车棚,自行车乱堆放、插座坏了无人修

最高罚500元!整治公共区域乱堆杂物得动点真格

沉睡25年后被重新启用,东四北大街的胡同深处藏着一个戏剧基地

东城这个社区自建战疫博物馆,居民留住半年记“疫”

小区公共收益,物业想赖就赖!这个难题怎么破?

老孙成了居民的“跑腿侠”:面对未知感染源谁都慌,但总得有人干

这本“抗疫日记”带火北京西城社工,里边都写了什么?

“人手紧张,我们先上!”160个日夜,这对老年党员夫妻站在社区防疫一线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