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个岗位集中发布 促进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就业的重点群体,湖北地区的就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是保就业的重点区域。为了保重点地区的重点群体就业,今天(5日),人社部、湖北省政府等部门联合央视频、智联招聘等市场主体启动实施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
此次行动将实施四大计划。线上岗位推送计划,发动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参与,集中发布的岗位将达40万个。特定院校重点帮扶计划,面向湖北10所就业压力较大的专科、民办院校,实施一家市场机构联系一所学校的帮扶活动。
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智联招聘负责人 王一新:这个月的15日,我们也会专门针对三所技术类的湖北当地的技能院校,面向他们提供IT(信息技术产业)行业的招聘专场。
职业指导服务计划,将为毕业生提供政策解读、职业规划等系列直播课程。同时,线下招聘入校计划还将组织部分招聘需求大的用人单位举办小型化、多场次线下招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 张莹:促进高效匹配,主要还是通过我们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让劳动者更有效更高效地对接。
此次行动主会场设在中国公共招聘网、中国国家人才网、湖北人才网,高校毕业生可登陆网站专区,查询心仪岗位或观看职业指导直播课程。
火热的就业服务不仅仅在线上,这两天武汉开启了首场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毕业生工作好找吗,哪些人才是企业紧缺的?
在武汉市江汉大学,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武汉首场线下招聘会拉开帷幕,来这场招聘会的,主要是武汉本地的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教育培训等行业。共有85家企业参加了首场毕业生招聘会,提供了2500个岗位。
在场的多家企业代表表示,今年大学生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沉稳。而对于企业来说,疫情之后一些员工不能到岗,企业亟需培养、储备技术人才,也愿意为大学生降低门槛,不再对实践经验做硬性要求。
招聘企业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经验的,但是你愿意去学,稳定性比较好的,我们也可以去给他一个机会。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技术类岗位开出的薪资大多在3000到6000之间,和之前基本持平。
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熊军:以前供需市场两极分化,企业用人很难, 学生找岗位也很难,现在这种互相的隔阂会打破,疫情让我们走的更近,我们互相愿意用对方的视角来看待对方。
武汉的首场招聘会达成了831个签约意向。据了解,6月到7月,武汉市还将在市内的高校举办9场招聘会。
延展阅读:
实践让新闻学子更有主心骨
李玉洁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跟随学院老师参与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实践,对疫情中的信息传播、疫情舆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武汉,像李玉洁这样的新闻传媒类学生还有不少。位于武汉的新闻传媒院校,也通过推动线上招聘、引导学生就业等途径积极应对,为毕业生寻一个美好的“未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有所增加。从学校层面来说,为了促进新闻传媒类毕业生就业,学校不遗余力。据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童铸介绍,近年来,他们发挥体育院校的体育资源优势,使新闻传播专业本色与体育特色相融,培养体育传媒人才。即使疫情严重时,该院也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就业。
“不同于线下的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和学生很快就能达成意向,网络招聘流程更复杂。”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覃红英说,湖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从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专业实习,学院的就业动员与专业实习同步开展,学生的择业就业也是在新闻传播类岗位的实习实践中同步进行。今年,学院将考研、就业等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通过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加强指导,引导学生们实现就业。记者了解到,也正因如此,在学生层面,更多的同学参加了抗疫新闻实践。
李玉洁参加的新闻报道实践,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和澎湃新闻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武汉——抗疫故事接龙》,通过记录在武汉与疫情搏斗的人们,呈现出他们在疫情之中的经历、心情与感悟,以及面对生命考验的自我重建。据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婷婷介绍,作为学生们的特殊实习项目,该项目集结了学院大三、大四的18位同学形成核心报道团队。
李玉洁采写的稿件《一位山城姑娘的江城“守望”》,讲述了在武汉生活12年的重庆姑娘文子,刚开了一家儿童眼科诊所,就受疫情影响提前歇业。她在艰难应对门店租金、员工工资的同时,还向武汉一线医疗单位及留守医院的家长、患儿捐赠了许多口罩。与此同时,文子也在探索线上运营新模式,寻求新发展。
“每次觉得艰难的时候,就想到文子。”李玉洁说,她和文子一样,都坚信“樱花和热干面,都会有的”。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央视新闻 人民网
流程编辑: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