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医为艺海第一门”书家不一定是医生,但医生天然是书家

2020-05-14 16:47 北京晚报 TF017

5月19日是“世界健康日”。面对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本刊特地选出书法史中的医生书家,或者说医学史中的翰墨高手,借此对这些“最美逆行者”表达由衷敬意!

汪 笙


书法与中医息息相通,如俗话所说:“书为心画”,“医者意也”。

所谓“医为艺海第一门”,中医含有技艺的特质。“永”字八法有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笔墨强调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中医八纲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方药运用强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书法运笔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横画直起、欲快先慢、欲扬先抑、无往不收。中医开方,讲究上病下取、阴中求阳、提壶揭盖、逆流挽舟、甘温除热、引火归原。由此联想到做人,要懂得欲取先予、成人达己,以退为进、能屈能伸,吃亏是福。中医注重阴阳五行、寒热温凉,最高境界是致中和,要求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书法强调疏密开合、浓淡枯湿,最高的审美境界则是追求内容、行式与情感等综合要素的和谐统一。

人的健康与德操关联。古代学者早就提出“仁者寿”观点。书家一贯强调“德之为先”。古代医家认为养德、养生无异,《医先》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遵生八笺》强调:”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

书家不一定是医生,但医生天然是书家,在古代社会是成立的,因为要想从医,起点就是秀才。参加科举,必备书法之功。

北宋吴曾著《能改斋漫笔》中记载范仲淹年轻时到祠堂抽签,询问能否当宰相,祈祷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并说:“果能为良医也,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即后世相传“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由来,可见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中国社会有句俗话,医生和教师等行业是吃良心饭的。归为一点,医生和书家本质都是读书人。

南朝梁 陶弘景

陶弘景《瘗鹤铭》(传)碑拓(局部)。

《瘗鹤铭》是南碑中唯一的摩崖石刻,被誉为“碑中之王”。碑文一反古时自右向左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竖书而成。在此之前,古人写字都是写在竹简之上小字,《瘗鹤铭》开创了大字的先河。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有书法理论《与梁武帝论书启》传世。

清 胡 澍

胡澍“百尺九秋”七言对联,纵30厘米,横33厘米。

胡澍(1825-1872),

字荄甫,又字甘伯,号石生。因中年多病,后弃仕从医。尤工篆书,和赵之谦为挚友。

释文:

百尺岩松生瑚舶;九秋梅树长珊瑚。

近代 萧退庵

萧退庵篆书六言绝句扇面。

萧退庵(1876-1958),号退闇。早年寓沪,执教于上海城东女学和爱国女学,复兼行医。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工,尤以篆书名扬大江南北。

清 郑 簠

郑簠《浣溪沙》,纵173.6厘米,横89.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生不仕,工书,从汉碑出,隶书独树一帜。

明 王肯堂

王肯堂跋王洵《伯远帖》。

王肯堂(约1552-1638),

字宇泰,号损庵。编成《证治准绳》四十四卷,凡220万字,是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不朽巨著,其中眼科内容具有划时代意义。另著有《医镜》四卷、《新镌医论》三卷等。

清 傅 山

傅山《杜甫〈赤霄行〉》,纵193厘米,横47厘米,现藏山西省博物院。

傅山(1607-1684),初

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医学方面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当时有“医圣”之名。

(原标题:杏林书影《瘗鹤铭》——南碑之冠,大字之祖。)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看梁思成、钱钟书、林语堂书法,品世家翰墨风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坐地敛财,莫让艺术变了味

清华校长梅贻琦人称“寡言君子”,也被戏称“酒圣”,这一点令人玩味

黄侃五十大寿之时,其师章太炎准备了一副对联,竟“一语成谶”

这些无意成为书家的北大教授们,各自的笔墨功夫皆不俗

大书法家冯恕:进士翰林实业家,保护毛公鼎的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北京地域书风始于“燕系书法”,“天咫墨存”详叙京华今古书风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