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吹糖人的标配:圆笼上架木盘,铁锅里熬饴糖 好玩儿又解馋

2020-04-08 14:52 北京晚报 TF008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经常活动着一些游商,或是卖各种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或是卖儿童玩具,或是表演一些娱乐的小把戏,其中就有吹糖人的艺人。

何大齐 文并图


他们肩挑扁担,挑子前面是一个圆笼,上架着一个木盘,木盘上装着双层木架,木架的横梁上有很多小孔,插着做好的糖人,有金鱼、小鸡、小鸟、葫芦、小猪、小老鼠、孙猴等,形象各异,都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木架下面的圆笼里,用微小的炭火焙着一个铁锅,里面熬着饴糖。挑子后面有一个木箱,內装木炭、麦秸杆等备用物品,这个箱子也可以当坐凳用。吹糖人的不吆喝,而是手拿一面直径一尺多长的铜锣,再把一根棒槌的一头儿裹上布,边走边敲打铜锣,听到嘡嘡的响声,胡同里孩子们就知道是吹糖人的来了,纷纷从自家院子里跑出来,围着看他制作糖人。

我就是听锣声跑出围观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他们的操作。只见艺人用小铲取出一小块浅棕色的饴糖,手上沾上一层滑石粉,揉搓饴糖成圆球状,然后一拉,他动作极快又猛一折断,此时糖棒就如同一个细管,他立即趁着温热柔软时,用口对着细管吹,当吹成圆泡形时,打开木制的双合模具,涂上滑石粉,扣合在刚吹的圆泡上,再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模具,就大体成形了。然后用小剪刀、小镊子稍微加工一下,糖人就做好了,再用麦秸杆沾点儿糖稀,粘在糖人下面,就大功告成了。一排糖人,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挑一个自己喜爱的,看够玩够了,还放进嘴里嘎嘣嘣给吃了,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时刻啊。最招孩子们喜欢的是孙猴,做好猴子的造型后,要在其背上打出一个小洞,从洞口倒入一些糖浆,在猴屁股的位置扎一小孔,下面放一个江米碗,糖浆就慢慢流进小碗里,好像猴子在拉稀,取名“猴拉稀”,等冷却凝固了,就可以连猴子带碗一块吃掉了,真是又好玩儿又解馋。围着这个担子,常常让我们这些孩子哈哈大笑。

关于吹糖人还有一个历史传说,这也是我后来长大些才听说。据说朱元璋为了保住朱家的皇位代代相传,要把有功之臣都除掉,就造了“功臣阁”,阴谋让功臣聚集全都烧死,刘伯温侥幸逃脱了,被一位挑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俩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便挑担卖糖为生了。他聪明过人,就想出把糖加热变软后,揑各种人形、动物,果实等十分可爱的形象吸引孩子,结果买卖越作越好,不少人向他学艺,他就手把手教给他们,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吹糖人的祖师爷,也就相传是明朝的刘伯温——当然这是野史了,但也说明这行距今已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时代发展,走街串巷的吹糖人挑子,在城市里已经绝迹了,但春节庙会上还能见到。现在人们卫生意识也强了,用嘴吹出来的,肯定买了也不会去吃,顶多是拿在手里赏玩了。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分享到

传统文化味儿里欢度端午佳节:吹糖非遗传人引来美国小朋友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