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体育

人类首次滑雪徒行抵达南极大陆难抵极,还有一位中国女性

2020-04-03 11:02 北京晚报 TF015

2020年1月25日19点18分,南极大陆难抵极传来了一位中国女性的声音:“远征已完成,祖国是我的骄傲。”她就是来自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的冯静,她完成了人类第一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的壮举。

南极难抵极 人类的禁地

南极大陆的难抵极,其海拔约3715米,英文名意译为不可接近之极,是距离南极大陆所有海岸线最远的点。百余年前,人类进入了对南极大陆探索的英雄时代,先驱者们乘坐帆船抵达南极大陆的海岸线,从那里开始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向南极大陆内部挺进。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率队于1911年12月14日赢得了人类首登南极点的殊荣。47年后,前苏联车队历尽艰辛,在1958年的12月14日第一次成功抵达难抵极。

难抵极不仅位置极为偏远,而且海拔高出南极点900多米,无论对机械装置还是对于人类都是极为艰巨的考验。自从被前苏联探险队标定至今,全世界仅有9名男性探险者,曾依靠风力,以风筝滑雪的方式成功远征到难抵极。

冯静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一行三人,2019年11月7日。从俄罗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线出发,历时80天,滑雪徒行穿越1800多公里,全程爬升超过4200米,终于征服难抵极!

为远征学滑雪 曾抵南极点

身高只有164厘米,体重不足50公斤的冯静,怎么看都不像具备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和远征的身体条件。她33岁才第一次踏上滑雪板,当时甚至不能区分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在无数次摔倒又爬起来的周而复始中,冯静从不抱怨,始终把成功的信念托付给努力和时间。她把自己的信念写在了滑雪板的顶端“Every Step”——相信每一步,相信每一米。她知道,远征南极从来没有捷径,唯一的路就在脚下,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

冯静是一位独立环球旅行者和探险者,曾以背包、自驾、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迹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底,在国际著名极地向导保罗的陪伴下,她首次登陆南极大陆,历时52天5小时,穿越约1130公里,于2018年1月8日越野滑雪抵达地理南极点,成为首位完成远征南极点的中国女性。

而那时鲜有人知的是,南极点从来不是冯静的终极目标,“我心中真正憧憬的是远征南极大陆的难抵极。那个更偏远、更荒凉、更具挑战的地方,”冯静说。

远征要求的是绝对毅力

有史以来,人类从未有人把徒步前往南极大陆难抵极的计划付诸于实践,这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冯静在备战远征过程中除了艰苦的体能训练,更多的是进行了大量心理建设。她雇佣了两名外籍专业助理,组成了“行则将至”团队。出发前立下“只要脚还走得动”的誓言——激励自己“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绝不屈服”。无论将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竭尽全力战斗到最后一刻。“没有好走的路,只有想走的路。”冯静告诉自己

但困难还是比料想的来得早了一些,2019年10月31日当团队飞抵南非开普敦的次日,冯静开始发烧、呕吐、腹泻,11月5日登陆南极大陆时,尽管药物帮助退了烧,但症状又转为咳嗽、鼻塞,并在日后成为伴随整个行程的顽疾。

更大的考验来自于高原反应。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不断地挑战冯静的耐受极限。刚出发不久,他们便遭遇了连续六天顶着七级大风爬升的困境。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风寒效应将体感降到了零下50多摄氏度,狂风卷来大量松软的雪屑,沉重的雪橇陷入其中,令每一步都成为厘米之战。因为腿短,只能提高步频;因为体重不足,会被大风吹成倒行;因为不够强壮,翻越障碍时常被比自己还要重的雪橇拽倒。但冯静始终坚信,人最大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决心。她的手腕磨出了硬茧,脚掌的水泡全部踏成了血泡。肩颈肌肉劳损,最严重时不仅头部无法转动,连吞咽口水都会牵发疼痛,不得不终日佩戴自制的简易颈托。右手拇指卷入厚重的衣服被反向撅到手背上,导致严重拉伤,扎营拔营支撑雪杖只能靠九根手指完成。

冯静每天醒来后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起来拼了!”“坚忍致胜”的信念是她的精神支柱。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坚持每天行进10至11小时,一步一步地接近难抵极。

抵达难抵极时,冯静看到了一尊带底座的列宁塑像,这是前苏联考察队60多年前建立的考察站。塑像如烟囱一样高出房顶,总高有五六米。然而如今露在外面的部分只有约一点五米。风雪会吞噬地面上的物体,但是人类总能够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永不停止。“相比需要的绝对力量,极端远征更需要绝对毅力。”这是冯静最深有感触的体会。

她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拿出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将中国国旗挂在列宁塑像基座上,合影留念。

积累经验传授队友

2018年12月,冯静加入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成为一名特邀队员。虽然她因为备战南极远征,经常不能与其他300多名队员一起训练,但她却期盼能在冬奥赛场上参与服务。她表示,“我用远征南极的方式,为祖国争了光,也愿意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去服务冬奥。我将和滑雪战队的伙伴们一起,积极备战2022的赛事服务。”

与其说冯静的经验是学来的,不如说是她用伤痛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滑雪战队的极寒环境顾问,冯静告诉队友,寒冷环境下既要频繁地进入运动状态,也需要经常静止,这就要配合科学地穿衣,进行有效的汗液管理,防止自身汗液冻结对人体造成伤害。温度和风力是穿衣的两个重要参考指标:根据不同天气贴身套穿1至3件速干衣;第二层是抓绒衣,也需穿套1至3件,第三层是硬壳,主要功能是防风。极寒环境下衣物穿戴要像洋葱一样多层,目的是在必要时易于调整。

为了防止汗液结冰对人体造成伤害,她建议后背贴卫生巾吸汗,而且大风时非常保暖,很有效。她还发明了雪镜防止起雾的办法,用氯丁橡胶潜水服面料和抓绒缝在一起,贴在面部,一般情况下工作一整天不需要擦拭雪镜,面部还不会有冰凉的感觉。

冯静说,参与冰雪运动,并不需要以远征为目标,但是冰雪运动对于人类的意志品质磨炼胜于一般运动。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有 “坚忍致胜”的信念,这对完成好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至关重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吴东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白宫下令组建极地破冰船队,分析人士质疑费来源等问题

南极大陆监测到超过18℃的气温,打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

中国“双龙科考”即将在南大洋展开 第36次南极考察的重点还包括这些

地球大陆最深点在哪儿?不在死海,在南极!

穿越“咆哮西风带” “雪龙2”号首次进入南极地区

南极长城科考站向游客开放:平均花费超10万,登陆前要“搜身”

南极,不再“难及”!今天开始可递交南极长城站旅游申请

140年最热6月,南极海冰面积降至新低 网友:还开空调吗?

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取得多项成果 布放首套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中国成南极第二大游客来源国:平均旅行23天 人均消费11万元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释放探空气球 将增进人类对极地大气情况了解

2020自然高尔夫从海丝首港扬帆启航

北京国安队公布出征2020赛季亚冠名单,巴坎布被替换

国乒包揽世界杯冠亚军,马龙逆转战胜张本智和再战樊振东

克服困难办赛,比赛规格升级,2020年百队杯篮球赛圆满收兵

综合格斗“中国德比”有望登陆UFC:让世界知道中国女人的强大

北京人和将战中甲保级附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