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北大人民医院在武汉收治重症患者超百位 这封信让他们“念念不忘”

2020-03-30 13:48 北京晚报 TF020

大年初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20名医疗队员出发前往武汉。此后,北大人民医院先后两批向武汉“增兵”。如今,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4名勇士,依然奋战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奋战在重症抢救的战场上。

首批医疗队穿戴整齐准备进隔离病房

从焦虑到乐观 医患共同成长

最近一个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少。队员们收到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锦旗。让所有队员“念念不忘”的是一位82岁的老爷爷亲笔写的感谢信。

老爷爷姓段,刚刚来到病房时,老人脾气火爆,操着一口武汉话,说话就像吵架。老人的“火气”是从哪儿来呢?医护人员仔细观察,耐心沟通,终于发现了老爷爷脾气大的小秘密:原来住院时来得匆忙,段爷爷除了没带生活必需品,手机也忘了拿,“老年人离开了手机也难受。”后来,医护人员了解到,老人平时喜欢听新闻,现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真是寝食难安。于是,医护人员在全体会上达成一致,每天队员都会把当天的报纸带到老人床前。

自从见到报纸后,段爷爷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开始和医护人员聊天了。出院前,眼睛不好的段爷爷执意要亲笔写一封感谢信:“为了谁,我不知道你们为了谁;拿起笔,含着泪,感谢北京医疗队,不远千里来到武汉,日以继夜不知劳累,让我创造奇迹走回家门。千言万语我不能表达,愿你们身体健康,一切安好……”

在这里,患者家属送来的一面锦旗上写着两行大字:医者仁心赴生死,大爱无疆天地间。在“封城”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患者家属为了做这样一面锦旗有多难。“从开始的焦虑,到后来的乐观,这是医患共同成长。”护理部主任王泠说:“诊疗与护理,不仅体现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给患者以人文关怀,给他们信心、力量!”

“抢”过来最危险的任务

“我最拿手,当然是我来!”

“我有经验,我来配合!”

2月17日,医疗队内部“抢”着办一件事,这就是给一名77岁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这名危重的老人来到医院第三天就用上了无创呼吸机,但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专家组多次讨论,决定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这意味着需要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中,病毒密度极高。切开气管,意味着大量的病毒飞溅而出,这也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最容易出现感染的环节。听说要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刚刚下了夜班回到驻地的麻醉科医生姜华把任务“抢”了过去,“气管插管麻醉师最拿手,当然是我来!”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朱凤雪说:“我在重症监护工作的时间长,我有经验,我来配合姜大夫!”

最危险的任务面前,他们冲了上来。然而,这里是武汉,操作中需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戴着紧压的护目镜,还有好几层橡胶手套,这里的环境相对医务人员来说都是陌生的,果敢而又严谨的姜华和同事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药物、气管导管、管路连接……所有准备工作万无一失。2月17日,经验丰富的姜华医生在护士田楠精准到位的配合下,一次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操作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随后,护士熟练地接上了呼吸机,调整好参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果敢前行的同时,医护人员也在细致观察患者的点滴需求。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需要使用约束带,防止他们不小心碰到仪器或者在意识不清时误伤自己。有着丰富经验的护士长丁璐发现,几名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病患的约束带不够用了。丁璐萌生了自己制作的想法。回到驻地,她找到原材料,带领护理三小组的10名护士行动起来,细心的队员还在约束带上绣了樱花。“我们和患者一起期盼着这场疫情早些结束,共同摘下口罩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一组护理成员准备进病房(王泠、赵礼婷、乔琳、李蕊、娄阿芳等)

34名90后展现青春力量

1990年出生的刘中砥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医生。2003年,作为县医院CT科室带头人,他的父亲站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负责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刘中砥9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刘中砥立志学医,想亲手把父亲的病治好。遗憾的是,没等到他学成父亲就已经离开了人世。穿上白大褂的这些年,刘中砥一直在急救创伤综合救治中磨练,帮助过很多人,但从没像现在这般感受到身为一名白衣战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也从未如此真实地体会到这身白衣承载的厚重和沉痛。

1997年出生的田济畅,是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也是这次医疗队员中最年轻的。“我是男的,就应该我上!”性格开朗的田济畅毅然第一时刻报名并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能在这样一个暖心的大集体里成长,我特别自豪。”田济畅开心地说。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北大人民医院34名90后“逆行者”挺身而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用实际行动支援武汉,展现出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34名医护人员依然穿梭在重症病房中。医疗队的领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说,剩下的重症患者基础病多,住院时间长,病情较重,救治难度极大。医疗队将总结前一阶段医疗、护理、感控的经验,运用多学科团队的优势,以及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

讲述

让每一位患者得到科学救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姜保国

1月26日,北大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集结出发驰援武汉,到现在已经超过两个月。

从1月26日开始,北大人民医院有3批、共134名医护骨干快速集结,成为国家召唤、使命必达的先锋战士。134名队员中,有10名湖北籍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时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有34名“90后”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2003年,我担任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与同事们坚守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最前沿;17年后,没想到我和同事们能再次以行动诠释初心——驰援武汉,保家卫国。

2月7日,北大人民医院的110名医护人员集结,作为北大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接管重症病房。到达武汉后,我们将第一批第二批队员进行整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独立管理重症病区的筹备工作——第一个24小时,完成普通病房到重症病房的改造;第二个24小时,恰逢正月十五,当天晚上9点人民医院病房开始接诊患者。50个床位1天之内全部接满。此后,在重症救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专家介入,共同讨论整体的生命救治,而不是单一肺炎治疗。3月7日,我们又收治了从方舱医院转来的18位新冠肺炎患者。但此时的我,心里的石头已经放下来了。因为我们的团队已然形成合力,加之日益顺畅规范的诊治流程,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科学救治。

截止到3月29日,我们已经收治101位重症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88岁。目前已经有64名患者出院。

住院患者在减少,重症患者也在减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贾晓宏 通讯员 钟艳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31省区市新增境外输入8例,北京昨日零新增,治愈出院1例

31省区市新增确诊17例,其中本土1例在安徽,北京昨日零新增

蒙古国再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系11月6日首例本土确诊护士的同事

天津排查发现3份弱阳性样品复检阴性,正对辖区冷库进行有序排查

官方回应上海行程卡变红:不关联健康状况

英国已预订多种新冠候选疫苗,一旦被证安全有效将及时开展接种

安徽阜阳颍上县报告一例确诊病例,系上海病例密接者

31省区市新增确诊22例,北京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天津进入战时状态!确诊病例情况及行动轨迹公布

31省区市新增境外输入28例,市民参观博物馆要注意这些事项

世卫正研究丹麦变异新冠病毒貂传人现象,目前丹麦北部已封城

31省区市新增确诊36例,本土6例均在新疆,去咖啡厅等场所注意这些

四川凉山7县摘帽脱贫,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

启程!“蒙古国捐赠羊” 首批加工品运往湖北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大意义?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京开市场迎来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