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身病”已愈“心病”仍在,让接纳和关爱治愈者成为社会行动

2020-03-27 23:23 长安观察 TF017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目前我国已有7万多名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治愈出院。但是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虽然“身病”已愈,但“心病”仍在。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干预,防止次生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据报道,许多治愈者在出院后依然被贴上“病人”标签,不得不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遭受邻居排斥,担忧他们依旧携带有病毒;有的被公司冷落,通过各种调岗变相辞退;有的被房东驱逐,勒令其一周之内必须搬走;有的则遇到社区粗暴防疫,房门被贴上告示和封条……除了来自社会的压力,治愈者还深陷自我怀疑。他们担忧自己会不会“复阳”,会不会给他人造成困扰,会不会是造成疫情传播的“罪魁祸首”。据统计,在非典疫情之后,约85%的患者出院后有自卑心理,而感染人数更多的新冠肺炎,很有可能产生范围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场“战疫”中,心理疏导一直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的一环。面对突发灾难,内心恐慌、精神紧张都是正常反应,再加上很多人在家“禁足”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有关方面早已及时发现了这一潜在危险,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持续不断宣讲防疫知识,各级组织进行分级分类干预,人民群众总体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恐慌焦虑心态。但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主要集中于普通群众及医护人员,对于治愈者的关注不够多,导致许多治愈者只能通过“病友群”寻求慰藉,或是自发寻找心理医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可以对心理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强化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对治愈者的救助和引导,必要的话,还可以探索形成长效机制。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除了科学的治疗,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对于患者痊愈也十分关键。要看到,很多被感染者并非故意为之,只要没有刻意隐瞒不妨就少些苛责,同时报以更多的同情心。对于公司而言,如何对待患病员工也是建构公司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善待每一个人才能唤起其他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社区防疫工作也还需要细些、再细些,多多换位思考,照顾人们的切身感受。

加强心理疏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富有爱心的社会,可以让所有治愈者零压力融入其中,而这无疑是化解“心病”最好的药方。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鲍南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防疫也要防“抑”,北京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在社区铺开,帮市民驱散焦虑

吴碧霞代表:“两院”应与教育部门合建心理疏导队伍

四川凉山7县摘帽脱贫,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

启程!“蒙古国捐赠羊” 首批加工品运往湖北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大意义?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京开市场迎来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