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贾宝玉的“悔与愧”源自何处?

2020-03-04 15:28 北京晚报 TF008

编者按《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是作家闫红解读《红楼梦》的最新作品。闫红一直专注书写对《红楼梦》以及红楼人物的解读,不拘一格、另辟蹊径、精准独到。她擅长从人性体验出发,将《红楼梦》与人生打通,解读中既有对心灵的体察,也带着生命的温度。本文为闫红专为《北京晚报》所撰,从主人公贾宝玉的悔与愧出发,探寻《红楼梦》的著书动机。

▌作者 闫红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闫红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红楼梦》第一回的夫子自道,一直令我感到困惑,作者说他要写这本书,是因为不想让见过的那些优秀女子从此泯灭:“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这段不难理解,贾宝玉是史上著名的女性崇拜者,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但问题是,他这话也说明,他崇拜天真纯洁的女孩子的同时,看不上那些多欲的男性。可是,在第一回里,作者接着又说:“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看他这意思,他不如那些钗裙,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乃因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那么,如果他听了父兄师友的话,是不是就能够与这些女性比肩了呢?

这就非常奇怪了,在宝玉被贾政暴打那一回,黛玉怕他吃亏,哽咽着对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宝玉还安慰她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黛玉对他的期待,跟贾政对他的期待完全不同,他要是很听贾政的话,就没有黛玉什么事了。

难不成,这闺阁中“历历有人”指的是宝钗以及探春凤姐等人?宝钗一直奉劝宝玉读书上进,探春凤姐擅长经营现实事务,倒大致可以算是政老爷那一路的。难道作者人到中年,三观全方位颠覆?有人就认为,作者说的是反话,气话,是对这世事的讥诮。

如果不符合我们看法的话就认作反话,那么满世界就都是“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了”。与其各自执着于“我觉得”,不如对作者的处境进行还原,以常识,以同理心去推测,作者到底在想什么。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作者写这段话时的状态。虽然我们无法确知作者本人具体情况,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好在,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宝玉的处境,大体也就是作者的处境。

家境败落是一定的;他自顾不暇,无法救助他所爱的那些人是一定的;痛与悔和幸存者内疚是一定的,何况,还有一个曾经苦读的贾兰比照着。

当年宝玉对这个积极投身于应试教育的小侄子颇不以为然,然而,到如今,贾兰却能带给母亲凤冠霞帔。就算终是“昏惨惨黄泉路近”,“枉与他人作笑谈”,但是,且不说,人生顺逆都要被人笑,只说,若是李纨或者贾兰的命就那么长,死于安逸,总比死于潦倒要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作者反省过往,曾经的狂傲,变成嘴角一抹苦笑,就像中年你我,被生活狠狠锤过之后,面对事关挚爱那一大堆的无能为力,回想起年少轻狂时妄掷的光阴,“我偏不喜欢”的种种执拗,会不会有扇自己一耳光的冲动?

此一时彼一时,彼时以为生活可以这样恒久地美好下去。“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不要功名显达,我只要在这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和你年复一年地相守。谁知道无常窥伺在前方,连生存都成为问题,自己的苦还能扛得住,若是亲眼看亲人们颠扑于艰难困窘中,还能不能执迷不悔?

按作者的说法,这种悔与愧,是最初推动他开始下笔的原因,他觉得自己错了,想总结自己错在哪里,想告诉世人,那些女子比他更有见识,表现更为卓越。他可能觉得,自己错在太任性,前面十好几回,都在说欲望使人毁灭。秦可卿、秦钟、贾瑞皆是死于欲望,死前又都有一番煞有介事地训诫。他是到了最后才发现,修齐治平才是正途吗?

非也,既然无常才是世间真理,我们对这世界的理解,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中。

即便是发端于愧与悔的笔触,一点点深入到过往,更为复杂的感觉被带出来。到了第十九回,他开始书写有了大观园的荣国府,笔触忽然与此前不同,黛玉、袭人、晴雯正式成了他的主人公,悔也罢愧也罢且退后,他只要享受重现的往日里,这历历如真的细腻温柔。

这才是对于过往更真实也是更深刻的看法,他依然眷恋那一切,不可能洗心革面,彻底割舍,即便人生再来一回,他还是要那样刻骨铭心地爱过活过狂放过,依然会对他的林妹妹说:“你放心。”

所以,《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小姐说,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若是人生无悔,那该多无趣啊。人生的滋味,也许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狂与悔,肯定与否定,在心中不停地转换,接受这些,才是真正接受了人生。明白这一点,也才能够明白《红楼梦》里似乎总是矛盾着的悔恨、狂傲与自嘲。

 

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

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最后二十回,网友:应了曹雪芹那句话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96岁表演艺术家林默予去世,曾出演电影版《红楼梦》贾母

“五月榴花照眼明”,诗词典故照过个人悲慨与时代盛衰

《红楼梦》植物大观园:宝钗之牡丹,黛玉之芙蓉,为何元春是榴花?

不可一日无此君,《红楼梦》中提到过这些文人雅器,你注意到了吗?

以花喻人!这本书是《红楼梦》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红楼梦》中元春的判词如何理解?从元春之死看其命运

中国是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古代名画及《红楼梦》等名著都有体现

贾宝玉得了新冠肺炎会传染谁?“因疫制题”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林景观草木皆有情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