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四通八达的胡同封得住吗?胡同管家“三新战疫”有法宝
逛过胡同的人都知道,四通八达是胡同的一大妙趣。然而,疫情防控的当下,通达却成为胡同封闭管理的难题。新街口街道有39条胡同,仅平房区的居民就达7100人。为了守护社区安全,定点站岗、入院消杀、突击检查,成为胡同管家的“三新战疫”法宝。
新方法:夜间值守由巡岗变定岗
封得住么?这是听说要实施封闭式管理时,住在青塔胡同的居民老郭的第一个疑问。
新街口街道有39条胡同。就拿青塔胡同来说,南连着宫门口二条,由此顺着阜成门内北街、宫门口头条可到白塔寺;北通着宏大胡同,借由西弓匠胡同、东弓匠胡同可到西直门。
封哪些口、留哪些口,成为摆在街道和居民面前的选择题。“留下的出入口不能太窄,要方便人和车通过;位置也要相对居中,别让某条胡同的居民步行太远。”沈朝以北宇天诺物业新街口项目部项目经理的身份,第一次做起胡同“管家”,至今已整整三年。
经过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平房区的19个大、小出入口,临时封闭了12个。保留的7个出入口,增设力量,实行24小时值守制,白天由街巷管家、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负责值守,晚上则由物业保安人员负责值守。
2月的夜里,温度能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在没有岗亭的胡同口值守的保安,只能靠身贴6片暖宝宝、原地跑步来取暖。50岁的老保安说,既然站到这里,肯定得把岗站好。
新服务:入院为居民免费消杀
下午3点30分,40岁的消杀员于晓峰从宫门口二条走到青塔胡同,2个小时的时间,他已经完成8个公共院落的消杀。50斤重的消杀喷雾器,是于晓峰须臾不得离手的工具,时间久了,他的肩膀上已印下两道深深的印痕,为了缓解疼痛,他在喷雾器的肩带上缠了一圈海绵。
“垃圾和消杀,可是现在胡同居民最关注的。”沈朝介绍,除了属于物业服务范围内的公共区域消杀和垃圾清理消杀外,应胡同居民的要求,他们还特别成立了一支应急队和一支防疫消杀小队,分别负责菜站、奶站等配套设施和居民院落的消杀。
于晓峰便是防疫消杀小队中的一员。每天,他都会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公共院落的免费消杀服务,常常半天就能用掉两桶50升的消杀剂。
新制度:总在夜间的突击检查
胡同的封闭式管理,绝不是一“封”了之。封闭后的服务保障,才是更大的考验。停放不便的私家车,社区协调到胡同外停放;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和物业主动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菜站、奶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总有人提示一米线的距离。
还有什么地儿有疏漏?这是物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孙秀玲自疫情以来不停自省的问题,“胡同不像商品住宅,大门人人可见。”为了找到管理中的疏漏,突击检查被定为疫情期间的新制度,检查时间总是定在夜间,重点是保安人员是否在岗以及能否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
最近一个月,孙秀玲假装过多种身份试图走入胡同,没带出入证的业主、执意要穿行的路人、拎着箱子的返京人员、操着外地口音的游人……用她的话说,每种身份都试过,才能真正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