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在与病毒斗争的“前沿哨所”,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在忙什么?

2020-03-03 09:52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19

在这场疫情中,如果说隔离病区是与病毒斗争的主战场,那么集中医学观察基地,可谓是疫情防控的“前沿哨所”。

作为大兴区最主要的隔离点,自区集中医学观察基地启用以来,大兴区人民医院南院区的5位医务人员已连续在此奋战了一个月——妇产科大夫韩剑,天天“骗”孩子明天下班就回家,却连续奋战一月未归;90后新娘朱婷婷,刚刚举办完婚礼,把新郎独自扔在家中;检验科张楷,瞒着年迈母亲前来支援;药剂科周博迅,穿着防护服每天爬楼七八趟清运垃圾;外科大夫鲍泉祥,党龄将近20年,虽身体不太好也在奋力坚持。他们承担着密切接触者、疫区返京等人员的身体监测、饮食起居、就医送药等各项任务。

一天的工作从对所有留观人员的电话询问开始,“您早晨的体温是多少?有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咽痛、肌痛、腹泻的症状吗……”诊疗方案上的内容一项都不能少,每天每位留观人员要“不厌其烦”地问上至少三遍。

记录体温和症状的同时,留观人员的个人需求也会被逐一记下。特别是有些患有基础病的,由于来时匆忙没有带齐药物,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后会及时向医院提出申请,免费为他们提供必需药物。若留观人员有身体不适,医务人员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情况复杂的通过电话、微信与专家远程会诊,让大家在观察基地内解决病痛。

除了“健康卫士”,医务人员们更化身“生活管家”。无论白天黑夜,阴晴雨雪,只要有新的隔离人员到来,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准备好“暖心四件套”——体温计、配好的消毒液、温馨提示、垃圾袋。并仔细询问每位隔离人员的既往病史、饮食禁忌。翻开档案,“XX甲亢不能食用海产品”,“XX不吃香菜”等都被一一记录。

集中观察期间,留观人员均是每人一个房间。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的一日三餐会准时送到各自房间门口,每天都有水果、粥汤,还可以根据特殊情况“定制”。在这里,医务人员送过长寿面、送过红糖水,还当过代购员。而所有留观人员产生的垃圾,都要按照医疗垃圾进行特殊处理。每天医务人员要将几十个房间的垃圾消毒并装袋清运。

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六层楼梯上上下下,不一会儿汗水就会打湿全身,但从未有人叫苦叫累。

此外,医务人员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心理疏导师”。

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妈妈来到基地后,几次打电话询问体温,医务人员都能感受到那边低落的情绪,有时声音中还夹着哭腔。同样是妈妈的韩剑,知道她一定是想孩子了,每次打电话都和她多交流一会儿,安抚她的情绪。得知她有断奶意愿后,又主动联系医院大夫指导她顺利断奶。

一位大爷刚来基地时,带着一些抵触情绪,不愿意进入房间,多次提出申请要回家隔离,但他并不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医疗组人员反复与他沟通解释,并安排值班人员主动陪他聊家常。几天后,大爷发来一条信息:“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带自己的家人来看看北京”,这两位四川援鄂女护士圆梦了

全球累计新冠确诊超3000万例,世卫称医护约占全球新冠确诊14%

可爱!看到核酸样本减少,新疆医护人员开心到跳舞

国家卫健委:采取有力举措提高保障医务工作者薪酬待遇

《致乘风破浪的医护“小姐姐”》刷屏朋友圈,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

辛苦了!北京扩大增大检测力量,为医护人员安排轮休

谢谢你!北京拉空调给医护降温的女老板获奖1万元

为孩子跪下采样医生:没想太多,为了减少孩子的不适

医护人员高温天穿防护服坚守岗位,汗水浸透全身,工作时间减少如厕

西城区新建4个集中检测点,全区累计核酸检测已达1.3万人

大学生用落樱拼出钟南山肖像,配上这句话,还为“作品”取名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