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广州生活是怎样的?《幻想故事集》恰是对此一种“叙述”和艺术呈现

2020-01-10 09:53 北京晚报 TF008

继长篇小说《三城记》之后,近日张柠又推出了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幻想故事集》,它由“罗镇轶事”、“幻想故事集”和“旷野集”三部分组成。与《三城记》类似的是,作者的笔触同样在不同地域间穿梭,既描绘出乡村小镇“罗镇”中的爱与欲,又勾画出了一个现代性的人物“安达”,让他在都市中漫游、在城市化进程中经历自我怀疑和重塑。

    ▌黄楠


    《幻想故事集》  张柠 著中信出版集团

谈到《幻想故事集》,同为文学批评家的张莉评论说:“某种意义上,张柠似乎成为了批评家最不可能成为的那类小说家。”因为他的小说“生猛自在”、“百无禁忌”,而这股生动泼辣的文风似乎也并非全无根基,或许与他鲜活犀利的批评风格早已衔接。早在《三城记》出版之时,就有批评家注意到,《三城记》的叙事文笔十分老到,“完全看不出想象中首次操持长篇,或者说批评家转而写小说时容易出现的生涩”。

纯熟的叙事技巧在《幻想故事集》中得到了延续,责任编辑打了一个比方,将《幻想故事集》比喻成了一张“说明书”,它想要说明的是:其实张柠早在1995年就开始写小说了,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刚刚从批评家转向而投入创作。

“幻想故事集”的第一篇手稿《身世》,落款是“1995年4月21日深夜写于广州北郊”;最后一篇手稿《遗产》,落款是“1995年5月11日夜”。彼时,写下他们的张柠刚刚来到广州不满一年,在这个改革的最前线,开放的桥头堡,他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呢?最明显的便是强大的感官上的诱惑。

面对着这座积极而世俗的南方城市,张柠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觉得“整个广州就像一只巨大的吊篮,挂在高耸入云的立交桥上,整天都在摇晃不停”。而它摇晃的目的,“就是要把我这种在思考和行动之间没有平衡能力的人甩出去”。

毕竟,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广州,遍地都是“机遇”,相比“说什么”和“写什么”,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吃什么”和“挣什么”。“发财、发财、发财”被谱成了歌曲,“money、money、money”在街头巷尾循环往复。身处这样一个直接作用于感官的欲望都市中,这时的张柠希望把欲望满足及其对待欲望的态度变成故事,表达其关于“欲望”及其诗学的思考。于是,他开始写作《幻想故事集》中的六个故事。

它们是张柠对广州生活的一种“叙述”和艺术呈现,直面新兴的现代城市文化和欲望的诱惑。在另一篇创作谈《倒行逆施日未晚》中,张柠也提到过《幻想故事集》,说它“采用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手法,注重幻想、变形、象征、潜意识这些现代病症,是对城市病的关注,叙事成了治疗手法,主要病根,是现代欲望和人心。”六个短篇,均是以沉思默想和词语运动对都市欲望展开的一场交锋,“沉思默想看上去是静态的,其实是将运动转移到身心内部。”

2011年,张柠在长篇童话《神脚镇的秘密》初版“后记”中曾写道:“词语手拉手结伴朝我涌来,让我惊喜不已。想象安上了翅膀飞离尘埃,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妙时刻。神奇情节的出现,仿佛天上的恩赐。”其中的“想象安上了翅膀飞离尘埃”,用来形容《幻想故事集》里的幻想,也是再贴切不过。身处欲望的尘埃之中,总有人在思索:超越和升华的可能性在哪里?除了吃喝、睡觉、数钱、玩耍,人又还需要做点什么?

与“幻想故事集”这一部分相比,第一部分的“罗镇轶事”则更像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对原乡的回顾。第一人称叙事,笔调和语调都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看上去的确很像“见闻录”。但是,张柠说,自己也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另一种类型的“幻想故事”。或许是因为在故事讲述者的回忆中,这些故事由于发生的时代久远,已经自动蒙上了一层“梦幻色彩”,与其说是见闻录,不如说是一次集体潜意识的表达。

虽然《幻想故事集》整本书以“幻想”为题眼,但其中很亮眼的一点是作者对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笔触中的悲悯、同情和爱怜,深刻体现出了他对当代女性命运的关照。

她们之中有生活在农村的女性:《农妇刘玉珍》里的刘玉珍长年忍受着丈夫对自己的暴力,可暴力于此却又不仅是纯粹意义上的恶,它与亲情混在了一起,让人唏嘘;《妇产科医生杨红》借一位男性的妇产科医生杨红之口,道出了农村女性在生理健康上的认知不足,而似乎是唯一的一名“现代女性”谭丽华,最终与杨红结合后,也走向了经常性地洗刷身上“不洁感”的结局。她们之中还有进城打工一族的女性,她们常常表现出了对知识、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男性、权力的抗争。

张柠显然是在有意识地创作笔下的女性,他曾说过:“男性小说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检验一位男性作家的试金石,我试图努力将她们塑造得更好。”诚然,男性作家写女性,似乎总是有着天然的障碍,“她们”的形象经由想象,抵达的是“幻想”中的奇情,还是“幻想”中的理解?所幸,张柠的“幻想”方向仍是后者。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分享到

教室看书老爷爷收到网友寄的书,笑得好开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农民工留言图书馆” 为何能火?书能给人带来什么

晚自习后收垃圾老爷爷在空无一人教室读书,网友:鼻子酸了

“2020北京书市·书店之夜”百场直播正式开启,敬一丹助力

47本童书入选儿童阅读好书榜,《钟南山:生命的卫士》适合8至12岁

北京出版集团12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

世界读书日宋庆龄故居又见海棠诗会,西城区2019年新增七家阅读空间

为何成人留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别让读书日的仪式流于形式

2020年“阅读北京”推出五大活动 现场交流疫情期间阅读心得

最新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19年人均读图4.65本

《广场与高塔》:通贯古今,以新视角重铸有形和无形网络

《万有引力之虹》中译本阔别归来,专家建议:别在星巴克、地铁站读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