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儿童写诗没有深意?自然生发想象力更令人惊奇

2020-01-10 03:26 北京晚报 TF010

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和那个年纪的孩子们一样,经常妙语连珠。有一天,女儿忽然问我:“妈妈,我们是黄人儿吧?”我愣了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就回答道:“对,我们是黄种人。”

作者:蓝蓝


她松了一口气,说:“幸亏我们是黄人儿,我们要是黑人儿就惨了。”

“为什么?”我问。

“因为黑人儿到了天黑就没有了。黑人儿就到黑里面去了。”

我哈哈大笑起来,并为孩子奇特的想象力感到惊喜。

无独有偶,我的双胞胎女儿中的另一个,在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有一天她不睡觉,我就拉灭了灯,结果她在黑暗中静默了一会儿,忽然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没有了,妈妈,我没有了!”

我赶紧把灯拉亮,看见她一怔,带泪的小脸看看四周,破涕为笑,拍着小手喊道:“我又回来了!”

这两件小事,使我多了一份心,常常把孩子说的非常奇妙的话记下来。我发现,儿童的奇思妙想中是有内在逻辑性的,这比单纯的无意识闹玩更有意思。这些奇思妙想为成年人提供了非常新奇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从这一点来说,孩子倒是在教育大人。到了女儿们上小学,我把这些往事告诉她们,建议她们试着写成诗,孩子们很兴奋地写下了她们生命中的第一首诗。

这段经历使我意识到,对孩子们来说,写童诗几乎是天然的事情,只需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因为孩子天然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不像成年人会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丧失对事物的想象力。对儿童想象力的细心保护,也是在保护那份可贵的童心和天真,保护着诗意最原初的无限可能。

这几年做了两件在我看来算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整理出版了我解读童话的一本书《童话里的世界》,二是整理现在这本《给孩子的100堂诗歌课》。显然,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童话故事和童诗意趣最外在的了解,而是想通过这样的工作,逐渐明晰一个更高的童话、童诗阅读的标准,引导孩子们理解儿童读物中的“经典性”。希望能够持续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将这种想象力经由阅读和思索的训练,转化为创造力。

一般而言,儿童教育的初始阶段,大多是一些观念的灌输,例如对善恶、好坏的辨析,但通过感受性教育引导儿童认识世界,则离不了生活本身和阅读。我一向认为,童话写作的衰落,标志着想象力的衰落。而想象力的退化,势必导致文学艺术的死亡,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下降和人性的悄然减退。优秀的童话、童诗和所有杰出的文学作品一样,它能够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敏感度。经过了这样的文学浇灌的灵魂,绝对无法忍受野蛮和粗暴的生活,也无法忍受一切反人类、反人性的行为。

当初想给孩子讲童诗,是我在给《南方日报》举办的全国小学生童诗大赛当终选评委时冒出的想法。我发现这些参赛作品中有很多孩子们写的好诗,与此同时,图书市场出版的童诗质量参差不齐,除了几位著名童诗作家的诗集外,有相当多童诗的选本都不尽如人意。

在国内,古诗的图书出版和互联网朗读古诗、讲解古诗的栏目很多,但讲解现代童诗的非常少。曾经有很多次,我应邀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现代童诗,发现在这个领域有太多的空白。《童话里的世界》一书的大受欢迎,使我产生继续编写解读现代童诗的想法。一次为留守儿童读童诗的活动,邀请了我和诗人北岛参与,这次活动使我坚定了编著本书的决心。

对于成年人而言,童诗只要有一点诗意、道德教化,朗朗上口就可以了。这种理解未免肤浅。杰出的童诗不但要孩子们喜欢,也要经得起最专业的诗歌读者的评判。我希望自己能在遴选的过程中,发现一批经典性的童诗,这样的童诗充满想象力,能够像经典的童话那样,使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发现它的美妙和含义。

我认为,在一些非常优秀的童诗中,包含了最初的哲学思考、最初的“对世界何以如此”的思考,也包含了对自我、他者、大自然等关系的重要思考。诗歌的一些基本元素在童诗中会以更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比喻、隐喻等重要的修辞方法,也在符合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同时以更为严苛的手法得以呈现,因为儿童读者比之成年读者在理解力上有所差别,但整首诗又要符合“好诗”这一普遍的标准。

西班牙诗人洛尔迦有一首短诗,写树木,“树啊!/你们可是/从蓝天射下来的箭!/多么可怕的武士才能/挽这样的弓/难道是星星?”这样的比喻,立刻会唤醒孩子们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对已有形象进行再造、联想、迁移等的能力,强调用一种形象来创造另一种新的形象,而比喻和隐喻是用一种熟悉的经验来表达另一种陌生的经验。因此,在童诗中,直抒胸臆是好的,但用比喻和隐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一个不喜欢考试的孩子,会把“考试”这件事人格化,盼望它穿上蜗牛的鞋子,慢一点到来。一个喜欢亲吻爸爸的孩子,认为爸爸是一块吸铁石,而自己就是那一小块铁。一个4岁的小姑娘急着去游泳,所以就和喊她吃饭的妈妈争辩:吃饱了就没法游泳了,因为身体太重会沉到海里……这些孩子们写下的诗,无一不充满想象力。

有论者认为,大部分儿童写的童诗,都是自然生发的想象力,不像成年人写的那样有深意,这种观点显然有点武断了。就我读到的一些儿童写的童诗来看,在表达“自然生发的想象力”的时候,同样也会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孩子们会遵循语法,知道以自己的方式遣词造句,还有更重要的——孩子们不害怕权威,敢于在诗里说真话。

有很多批评家认为,儿童写的童诗比大人写的童诗更好,但就个体的小诗人来说,一开始进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开始逐渐减少,很难像成年诗人那样可以有意识地持续写诗,因而影响力不能持久,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我在挑选童诗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两者的均衡,不因人废诗。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这些童诗能够真正让孩子们和读者了解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想象力能够使我们抵达他人,能够使我们体会到他人的痛苦和幸福,而这正是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关系——想象力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唯一通途,它是爱和善良的引路人和保姆。(文中图片由出版社提供,杨小婷绘,选自《未名诗歌分级读本》小学卷,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分享到

童诗不等于浅显童谣,读诗不为成为诗人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