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在这名北京街区责任规划师的帮助下,五塔寺、大慧寺不一样了

2020-01-08 14:41 北京晚报 TF020

把废弃小花园改造成社区活动三角地,给单调的大白墙绘上熟悉的生活场景,让被违建遮蔽的文保建筑焕发光彩……最近两年,深入北京各个街区的责任规划师成为城市“美容”和背街小巷治理的重要力量。

邵海青(右四)在北下关实地调研。

在海淀区,就活跃着26名全职街镇责任规划师,邵海青是他们当中唯一的“60后”。担任北下关街道责任规划师后,邵海青将从业30多年的经验融入街道工作中,着手破解五塔寺综合改造、大慧寺周边改造、中坤广场改造设计等重点难题,邵海青的探索也为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持续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动请缨

与北下关再续前缘

去年4月,海淀区街镇责任规划师进行了首场面试。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海淀区的模式是“1+1+N”,也就是一个街镇责任规划师、一个高校合伙人和N个设计团队。由于海淀区要求责任规划师全职工作,前来应聘的大多是“80后”“90后”等年轻面孔。因此,“60后”的邵海青主动请缨应聘责任规划师,让不少评委和同期应聘者感到意外。

他递上的简历与众不同。1986年,邵海青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进入北京市规划局,也就是现在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从事规划管理相关工作。1999年,他辞职下海,加入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开发工作。仅在海淀区他就参与了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和西二旗领秀硅谷4个重要项目。

“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厚重的履历,为什么这次想来应聘北下关的街镇责任规划师?”面试现场,评委的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惑。在邵海青看来,这是怀揣着初心“再就业”,也是与北下关再续前缘。

时光倒回到1999年。彼时,在北科建工作时,邵海青曾经到五塔寺地区进行调研。“公司希望做开发,但这片地在规划上属于绿地性质,没法动。”也是从那时起,他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真切地看到五塔寺周边居民恶劣的居住条件。

2018年,作为某建设公司顾问,邵海青再次来到五塔寺。20年过去了,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这里的情况却一如从前。

身为规划行业的“老兵”,美好的规划蓝图无法实现的尴尬他深有体会。“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纸上画画”,这句玩笑话也道出了规划管理者的辛酸。“如果成为责任规划师,能够把20年前没做完的事情解决了,那就值得。”邵海青说。

与其他建筑设计、景观园林等专业背景出身的责任规划师不同,邵海青的规划管理背景让他在工作中更具全局视野和统筹能力。相比于从事社区微更新、街道空间设计等“锦上添花”的事,邵海青认为,自己更擅长的还是老本行——真正落实规划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为街道和居民“雪中送炭”。

思路创新

五塔寺周边将迎蜕变

在西直门外长河北岸,有一片“城中村”很少被人注意到。

过道两侧停着大大小小的快递车、外卖车,把宽敞的道路挤得只剩一半;临街平房墙面裸露着,地面凹凸不平。往巷子里看,很多房子都搭起了临时的“小二层”,各种建筑材料和生活垃圾就堆在狭窄的通道上。再往前走,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公厕的气味。很难想象这旁边就是有6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塔寺。

五塔寺周边现状。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名为“金刚宝座塔”,堪称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规划要求周边建设绿化保护带。但由于拆迁甩项等历史原因,这里仍有512户居民,区域流动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老旧,存在严重的消防等安全隐患。

“在城市规划中,最难落实的就是绿地广场、规划道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文物保护等公益性的项目。有的开发商把肉吃了,留下难啃的骨头,逐渐就变成了遗留问题。”邵海青说,这是规划管理的难题,也是自己作为责任规划师应该首要解决的事。

邵海青介绍,按照传统思路,通常是采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为居民原地提供新的安置住房。然而受规划中绿地性质的限制,这里不能从事商业开发,企业就没有动力参与其中。所以多年来几经改造,五塔寺周边整治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护历史悠久的五塔寺、同时彻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邵海青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跳出,提出“政府投资,居民异地安置”的实施路径。

“改造提升有三大必要性。”对北京总体规划及五塔寺地区进行详细分析后,邵海青列出了三点理由:一是解决居民现实居住问题,二是与奥运场馆周边环境整治相契合,三是与北京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相匹配。

从区位条件看,五塔寺地区西边相邻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场馆之一。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既有利于区域环境提升,也是奥运会前期准备工作的必要举措。

有理有据,思路清晰。邵海青提出的这一实施路径得到了市区两级及相关单位的全力支持。目前,前期入户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居民将在海淀区适宜位置合理安置,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序腾退。9公顷左右的绿化公园将与长河绿带融为一体,与五塔寺一同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激活文物

改造大慧寺前公共空间

除了五塔寺地区的综合改造,邵海青还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北下关街道的另一个文保单位——大慧寺。

说起大慧寺,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能都不曾听过。事实上,1957年,大慧寺就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即建筑、彩塑和绘画融合,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本应开放给市民参观欣赏的大慧寺,为何数十年来未曾开放?据了解,自上世纪70年代末,大慧寺就逐渐被现代楼群淹没。如今,站在大慧寺路向北望,如果无人指点,恐怕路人很难注意到,北侧露出的坡屋顶就是大慧寺的大悲殿。

“由于大慧寺不临街,被钢研院宿舍和食堂阻挡了开放空间,对外开放一直未能实现。”怎样才能把大慧寺前的区域改造成公共开放空间,提供一条便捷的参观路线?邵海青对这片区域建筑的权属进行了细致分析,又充分调研了各方的利益诉求。

被遮挡的大慧寺。

在钢研院的诉求中,归还其被占用土地涉及17户居民的搬迁,这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安置居民?邵海青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北下关街道。

在一次项目评审会上,邵海青了解到,交大东路附近恰好有一块区域正在进行建设改造。经过一番沟通协调及商谈,新的建设项目可以为17户居民提供异地安置住房。两个片区距离不过两公里,多数居民也很乐意搬到环境更好的小区居住。同时,他们还要求在新的建设项目中配建养老驿站,补足地区养老设施缺乏的问题。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逐步进行。进展顺利的话,大慧寺前区域将由封闭管理的单位大院变成公共空间,精心设计美化后,可为后续大慧寺的开放做好铺垫。

五塔寺、大慧寺周边数十年的城市治理“顽疾”,终于在街道的主动作为以及责任规划师的专业帮助下,取得重大进展。作为责任规划师,邵海青手中握着的不只是一张规划图纸,更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

北京市民对人口普查有疑惑可用多种方式解决,上微信公众号打电话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