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这两类字“似错非错”,它们在民间极为流行,却未收入到字典中

2019-12-12 01:30 北京晚报 TF011

书法家写错别字,别字是张冠李戴,错字是造字。造字当然不允许,因为是约定俗成的。历史上只有仓颉造字,实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仓颉之后呢,有女皇武则天造字。这位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以此来刷“存在感”。所造20个左右的汉字,如今活下来的只有一个“曌”字,《汉语大字典》有收录,乃是武则天的名字。其余的字,则被限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大周时期的一些墓志,有这类武氏所造的字存在。

作者:兴舒


要说汉字的难度,主要存在于这三个方面:一是同音字特别多,如今使用双拼输入法,最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二是一词多意,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三是一字多形,异体字很多,如果要加上各种书体来算的话,可以说目不暇接,比如“寿”字的各种篆书写法,有成百上千种,毫不夸张。但也可以换位思考,汉字正因为“难”而能被记住,有时太简单,反而会造成错讹。

人往往存在一种“惯性思维”,纠错多了,时间长了,会出现一种“职业病”,但凡看到某一件作品,总要先看其中有错没错。确实如此,“纠错出错”也是存在的。本期所列两类“错字”,即是“似错非错”者,一类是不常见的字形,和常见字形相比,笔画少一笔或多一笔,按照惯性思维,下意识地会判断是错字,实则非焉;二是民间造字,主要是“合体字”,无疑是民俗当中的一道奇葩。

对第一类“错字”,只要见多识广,自可明辨;对第二类“错字”,则需要从民俗学的角度来予以解释。说是“造字”,也是有道理的,这些“合体字”在民间极为流行,但从未收入到专门的大字典中,包括耳熟能详的“囍”字。

一般说来,合体字主要用于常见的汉字组合,形成繁复的字形,表达某种寓意,有的则是一个“新”字,比如“面”,读音取自面摔打到面板上的声音而得。“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有的则是将几个字合在一起,词语的意思包含其中,这种类型就更多了,最典型的就是日常吉语和祈福者多用,利用字形中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巧妙搭配组合,趣味无穷。一般都是手写体,也有图画结合的。一只脚托住一个“门”字,另一只脚站在“鳌”字之上,一只手指向“门”字,另一手持砚台,“鬼、与、门”三字组成“魁星”,有魁星点门、独占鳌头之意。现在利用现代电脑技术还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创意,可见汉字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大,一方面可以承载历史民俗,另一方面有助于现代设计,既古老又年轻。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比如浙江武义俞源六基楼的一副奇特对联,可以说是“合体字”大拼盘,好玩、有趣:

上联:(铁)拐李祖师得道高,(汉)钟离先生把扇摇,(吕)洞宾背剑清风客,(蓝)采和果山献蟠桃;

下联:(张)果老求进长生酒,(韩)湘子瑶池奏玉箫,(曹)国舅手执云扬板,(何)仙姑寿庆羡凤毛。

凡此种种,正是利用了汉字方块字的特点,有一定规律的偏旁结构,字形独立而不相连属,从而有一种“重组”的可能。任何字母文字都是不可能的。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