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金戈铁马与东方美神:燕赵文武随想

2019-12-11 07:30 北京晚报 TF003

11月25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第五届换届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本报五色土副刊受邀参与了此次活动。记者在会后随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副刊同仁在石家庄鹿泉区、正定县采风。一路有所感见,录文于此,以飨读者。

作者 袁新雨


自古金戈铁马

《祭侄文稿》出土门

颜真卿《祭侄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鹿泉的得名有几个说法,一说为韩信“射鹿得泉”之地,另一说法取“擒获安禄山”之意,古称获鹿。无论哪种说法,似乎都与韩愈评价的那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句评价,也恰恰构成了我对燕赵之地笼统而又坚固的印象。直到我随着采风团来到鹿泉土门关,这种印象才有了松动的迹象。

韩愈的评价其实是在送别友人董邵南之时发出的感慨,在韩愈眼中,古时的燕赵之地多有“慕义强仁”的性情之人、忠烈之士。诚然如此,不论是耳熟能详的刺秦壮士荆轲,还是家喻户晓、智勇双全的蔺相如,都称得上出自燕赵之地的感慨悲歌之士。这些慷慨耿介的义烈之士,正是韩愈为董邵南树立的目标。

在韩愈题赠之前,董邵南举进士不第,此番前往燕赵之地难免让人怀疑是想通过辅佐割据者而出仕。这让反对藩镇割据的韩愈心生不满,但作为友人,只得委婉而讽劝,以古人先烈奉劝自己的友人,毋失忠义。

实际上,韩愈送别董邵南几十年之前的天宝年间,鹿泉土门关,正有忠烈唐臣誓死不降叛贼。

天宝十四年(75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兵反唐,当时颜真卿及其兄颜杲卿分别任平原(今属山东临沂)太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安禄山起兵之后,周围多有望风而降之辈。安禄山也以官职诱惑颜杲卿,颜杲卿一面对其虚与委蛇,一面联络周围不愿屈服叛贼的郡县官员。

彼时已经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而被贬至平原任太守的颜真卿预料到了叛贼的阴谋,早已开始加固城池,囤积粮草,并暗中收养死士为御敌守城做准备。之后,派外甥卢逖到常山相约颜杲卿起兵,以切断叛贼北去之路。颜杲卿得此消息大为振奋,认为如此便可让军队形成犄角之势,从而抑制贼军西进的锋芒。

当时,安禄山派李钦凑(新旧唐书说法不一,一说蒋钦凑)、高邈等人率五千士兵守土门关(今石家庄鹿泉境内)。一天,高邈前往幽州未还,颜杲卿便派人请李钦凑议事。晚间又灌醉了他,令属下将其斩杀。当夜,颜杲卿又听报说高邈已到蒲城,便让属下冯虔与安石埋伏在途中,天亮的时候,等到了高邈的前探人马,安石等人将他们都杀了。高邈到后,安石对他说:“太守在前面旅店备下酒乐,正等您呢。”高邈到地方刚下马,冯虔等人就将其缚住。当天,贼将何千年亦到此地,也被冯虔捉住。

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这样记载:“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要塞土门的收复,使得河北的十七郡又都归附了朝廷,叛军西进长安之路被一举切断。颜杲卿派儿子颜泉明等人将李钦凑的人头及另外两名叛贼都送往京师。

颜杲卿的作战行动却只赢了前半场,原来,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竟在颜泉明押俘报捷请求援兵的路上把俘虏都截留了下来,自己送往朝廷冒功领赏,贻误了战机。还有说法称,由于颜真卿此前得罪了杨国忠,故而颜杲卿父子没能得到朝廷的援助。故此,处于敌人武力威慑之下的颜氏父子很快被史思明包围,颜杲卿昼夜奋战,井水枯竭,粮矢皆尽,经历六日苦战,常山终于陷落。

史思明遂拉来已经被俘虏的颜季明威逼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应,颜季明、卢逖便一同被杀。之后颜杲卿被抓至洛阳,安禄山气急质问道:“我升你做太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让你反叛我!”颜杲卿瞪大了眼睛骂道:“你得了皇上恩宠,皇上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反了皇上?我家世代为大唐臣子,恪守忠义,恨不能杀了你以谢皇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反叛?”

安禄山气急败坏,断颜杲卿肢体而食其肉,并钩出其舌,问道:“复能骂否?”已经处于死亡边缘的颜杲卿仍然含糊地骂着,直到死去,时年65岁,其亲近家人皆被杀害。

抗贼英雄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为玄宗身边的朝臣、权臣所褒奖,直到乾元元年(758),颜真卿将兄长、侄儿之英烈事迹禀明玄宗之子唐肃宗后,肃宗方才知晓此事。唐肃宗命颜真卿前去寻找亲人遗骸,最终只找到了颜杲卿的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骨。颜真卿在悲愤之下,于燕赵大地上写下了享誉后世的《祭侄文稿》。《祭侄文稿》之所以为后人传扬,不仅因为其在书法上的造诣,更源于流淌在文字之间的气节与精神。

今日的土门关,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肃杀之气,而是一条生机勃勃、颇为热闹的特色街市,行走其间,既能从古建景观中回味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亦能感受到作为三省通衢的土门关自古就弥漫着的烟火气。今时今日,这里融汇了各地特色饮食,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南来北往之人带着的故事,风烟中,确实再没有萧索寒气,而是袅袅食香。

隆兴寺的六大第一

古城正定风韵

从土门关回去的时候,我对燕赵之地的印象已经不仅仅是坚硬而冰冷的战场了,《祭侄文稿》固然惨烈悲壮,但无论是作为书法的笔触还是流淌于文字之间的颜氏族人之气节、气韵都在轻拂着我的固有认知。

之后,我与同仁们参观了位于西部长青景区之内的德明古镇,其中有多处关于金元时期文人元好问的景观,后来我才知道,金灭之后,元好问曾经寓居鹿泉,并写有诗篇《鹿泉新居》,被收入了《获鹿县志》,其诗曰:“明年高筑野史亭,天已安排看山处。多惭不及谢宣城,标出敬亭天一柱。”元好问正是以此诗明自己坚定修《金史》之志。

虽然元好问的志向坚定,但作为文人,他身上的文气让我对鹿泉刚强而坚硬的印象进一步化解。何况,德明古镇之中还有一湾水景——有水的地方常让人感到放松,也能体会到一丝温婉。

摇摆之间,一行人又到了离鹿泉不远的正定。正定就是常山,正是前文所写的颜杲卿坚守的地方,为此,我刚刚软化的印象似乎又坚硬了起来。不过,在正定荣国府里,看着一幕幕儿时看过的电视剧场景,“柔软”又在此刻压倒了“刚硬”。

出了荣国府,步行至不远处的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时,正赶上有青少年选手的比赛,隔着玻璃看去,少年们充满力量的对阵让我生出这样的感受:也许正是燕赵自古而有的这股硬气和刚强,让他们受到了加倍的感召——我对燕赵之地的感觉一直在游移,反复拉锯。

直到我们来到隆兴寺,我抱有的坚固而刚硬的印象彻底化解了。

去隆兴寺时是工作日,但隆兴寺的游人并不算少,怀着好奇,我们步入了这座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的古刹。

这座古刹隋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二年(969),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开宝四年(971)兴工至八年(975)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元、明、清历代又进行扩建和重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东为僧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寺院达到鼎盛。

在这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中,藏有六处(件)堪称“全国之最”的文物、遗存。其一为北宋时建造的摩尼殿,自高处俯瞰可见其造型为“十字形”,四面出抱厦,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殿堂建筑中独树一帜。梁思成见此建筑后称其为宋代建筑孤例,将其录入《中国建筑史》。

其二是隆兴寺中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倒坐观音被视为佛教美学艺术的上乘之作。鲁迅曾经在山本照相馆购得一张倒坐观音的照片,一直将其摆在书桌上,并将其称为“东方美神”。其三是隆兴寺内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为现存时代最早者,是宋代小木作稀有遗物。

第四“之最”便是寺中还有隋朝的龙藏寺碑,是我国现存著名古碑刻之一,其碑文书法上承六朝碑石余韵,下开唐楷先风,对研究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发展和字体演变具有重要价值。第五件堪称之最之文物是隆兴寺之大悲阁内宋代铜铸千手观音,高21.3米,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高的铜铸立式佛教造像。第六件则是毗卢殿内的铜铸毗卢佛,构思奇巧,制作精美,是中国古代铜造像中的珍品。

关于“东方美神”倒坐观音,还有一段小插曲。在距离隆兴寺不远的游客服务区,有许多能代表古城正定的伴手礼售卖。由于之前常逛书店(熟客都知道,北京的书店多多少少都会卖一点文创),所以我对文创产品既有一点研究,还有一点挑剔。在众多文创产品中,一沓明信片抓住了我的目光——没错,正是倒坐观音的明信片。

在隆兴寺内的倒坐观音像上,观音的眼为琉璃宝珠,所以无论观者从哪个角度看去,都能感受到正被观音温柔注视。看着眼前的明信片,仍然不乏栩栩如生之感。惊鸿一瞥,我似乎能体会鲁迅先生见到这幅照片时的感觉。所以我迅速把它拿起,仔细端详。

当我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同行的同仁也发现了这沓明信片,想要一观。我随手一递,哪知道,这明信片只此一套了。后来大家几经传递,但都没好意思独占——看来,即便跨越千百年,人们对大美的认知总是接近的。

我已经记不清最后是哪位幸运儿购得了此套明信片,不过那过手一瞬的缘分,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味悠长。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一张以倒坐观音为蓝本印刷的书签作为纪念。

从游客接待中心出来,天已黑了,我们登上了正定古城墙,一观古城夜景。城墙上虽然有一部分新砖,但是仍然能见到一些老砖。我是上过西安城墙的,这里的城墙虽然没有西安城墙那么宽阔巍峨,但是从城墙向内外望去,仍有别样的感觉。

我愿意把这种感觉视作融合的舒适:从城墙向外望去是巨大的瓮城,虽然空旷,但是闭上眼,似乎就能闻到藏兵万余的威武气息;城墙之内,是灯火明亮的夜景。古城很亮,显得宽阔,对于素喜明亮的我来说,很是耐看——在北京的时候,如果需要东西而行穿越城市,我一定会选择长安街,因为这里明亮,能让我开朗。那一刻,我亦有了明亮开朗的感觉。

在明亮的古城夜景之上,是正定城内的几座古塔。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进行过大修。因建塔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塔共九层,高41米,仍保留金代风格;临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是砖仿木结构密檐式塔,现为金代建筑风格。共九层,高30.47米。远望形貌青幽,俗称青塔;广惠寺多宝塔又名华塔,始建于唐。金明清皆有修葺。塔高45米,造型独特,可供游人登塔远眺;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东魏,方形,九级。高48米。唐代重修,现仍保留唐塔的特征。

塔影悠悠,灯火煌煌。

这些经历了千年的古塔既是见证,它们和明亮的古城所构成的景观也为我提供了一种解释:广博如燕赵之地,怎可能只给人一种印象,无论是铿锵嘹亮的征伐之声,还是如今青山绿水交映出的悠悠文气,都是这里的一面。

高卑定位,两仪既生。自古而来,一文一武,一阴一阳,便是相得益彰。

隆兴寺大悲阁 TAKEFOTO/新华社 供图

补 白

正定隆兴寺

与北海阐福寺的渊源

前段时间,本报“品读”栏目刊登了《北海新开三景溯源》一文。在介绍大佛殿时,文章提到大佛殿的建筑规制仿自正定隆兴寺。日前,笔者先后来到北海公园和正定隆兴寺,一探两者的渊源。

正定隆兴寺没有山门,影壁后面是一座建于清代的三孔石桥,石桥后就是天王殿,上有康熙皇帝题字:“敕建隆兴寺。”其建筑风格,似曾相识。阐福寺的山门和隆兴寺天王殿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不同的是,隆兴寺天王殿有五个门洞,而阐福寺只有三个。

阐福寺对隆兴寺最核心的借鉴,就是大悲阁。大悲阁是隆兴寺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也是北海阐福寺大佛殿最为直接的蓝本。

隆兴寺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历经四年才建完。阁高33米,五檐三层。阁内最核心的就是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它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这座菩萨像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说大佛有“千手千眼”,只是象征,意谓“佛法无边”。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因为有这样一座高大的佛像,历史上隆兴寺也被称作大佛寺。

大悲阁建成之后,就与历代封建统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金、元以及明清各代,都对这座楼阁进行过修缮。尤其是自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开始,康熙皇帝对包括大悲阁在内的整个隆兴寺,进行了为期六年的整修,此次整修后,隆兴寺焕然一新。康熙皇帝也将大悲阁改了名:由宋徽宗赐名的“天宁观音阁”改为“佛香阁”。

乾隆时期,即便是他为崇庆皇太后建了阐福寺大佛殿,乾隆皇帝依然在他七十大寿时重修大悲阁。清末民初,大悲阁破败,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也无力承修。1944年,重修大悲阁时,拆去了大悲阁两边的附属建筑:御书楼和集庆阁,因此,大悲阁的规模缩小了很多。

现存大悲阁是1997年至1999年,根据宋代《营造法式》复建,最大程度保留了当年的风格,同时也恢复了御书楼和集庆阁。

从阐福寺大佛殿的资料图可以看到,阐福寺大佛殿的主体建筑采纳了大悲阁的建筑风格,它同样是一座高三层的楼阁。最重要的是,阐福寺大佛殿里也供奉着一尊用整棵金丝楠木雕琢而成的千手千眼佛像。如今,阐福寺大佛殿里的千手千眼佛早已不知去向,而隆兴寺的大佛依然还在。 宝君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