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造成香港家庭撕裂,为何价值观差异巨大?
“修例风波”造成不少香港家庭撕裂,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由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创研库”,访问了300名18-29岁青年以及302名54-73岁育有子女的父母。9日公布的“改善香港的跨代关系”研究报告显示,42%的受访青年表示过去半年和父母出现争拗,主要是因为社会事件和立场问题(占70.9%),其次是经济问题(占59.1%)。分别有一成半的受访青年和父母表示,因争拗问题使个人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另有31%的受访父母称过去半年家庭关系变差。
这项研究同时问及造成世代矛盾的原因,结果显示71.3%的受访者认为是价值观不同,其次为成长背景不同和教育程度的差异。青年创研库“社会与民生”组别召集人叶梓聪建议,可以以家庭关系为起步点,缓解社会对立。
延伸阅读:伍淑清怒批香港教育局,能否唤回年轻人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青年与父辈价值观不同或因教育环境的不同。而香港教育在近段时间一直被诟病。
据报道,此前,近日,香港美心集团“大小姐”伍淑清在接受采访时怒批香港教育局,称香港教育自回归以来与社会脱节,“仿佛不知道香港已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兴趣去推动国民教育。”
伍淑清在采访中提到了一句“没有经历过苦难,欠缺准确的国民教育,不接受老一辈所说的法治精神。”其实是很明确指出了法律认同、道德认同,最根本来源于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中国有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有屈辱不堪的过往,正确看待这些历史,才能明白我们这一路怎样走来,现有的生活从何而来,为什么要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而香港现有的教育,是对历史事实有所曲解、模糊的。比如,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的阅读材料,将鸦片战争归结于中英政治、贸易、体制、司法制度的冲突,却只字不提英国贩卖鸦片的问题。“鸦片战争”中的“鸦片”都没了,知耻后勇、主权意识等启迪自然也就随之消解。
所谓教书育人,除了教会技能,更在于基本价值观的塑造。一个价值观混乱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而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民族,即便富有,倾覆往往也就在一夜之间。香港今日之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育缺了价值观塑造这一环节。
而从当下的现实情况来看,香港教育没能教会年轻人如何思考。中国幅员辽阔,香港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除此之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尽相同的风土民情,尤其是近些年,国家不断发展,国民生活不断丰富,思想也更加自由多元。但无论有多少不同,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学政治、学哲学、学文学,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国家的制度、文化,建立起了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这种观念上的向心力,让我们能够保持独立的思考,知道自己的优势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与之相反,香港的教材课本从来都是“自说自话”,黑白对错全看编写者一家之言,有些甚至比美国、欧洲还要贬低自己的国家,年轻人根本无从形成统一的价值判断。正因如此,才会出现西方政客稍动嘴皮子,他们就被“洗脑”的荒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