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误人子弟是错书 最可怕的您知道是什么吗?

2019-12-05 08:42 北京晚报 TF003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电脑再发达,也无法完全取代手工书写。书写汉字必须按照汉字约定俗成的结构规律,联缀成词句篇章,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把汉字写好,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与天职,应该从自身做起。会写汉字,写好汉字,才是一个正宗的炎黄子孙。错别字对于书法家来说,很难完全避免,但要尽全力降至最低。往大处说,见证了一个人文化观念的严谨与否;往小处说,错别字会影响到最终意思的表达,无疑也是书法作品的硬伤。为了汉字的纯洁性,时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兴舒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空前普及,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错别字的概率不断上升。错别字自古皆有,在古代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错字的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是书家的原因,只要是人,都难免走神儿,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个人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一是汉字的原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异体字和形近字比比皆是,民间俗字、冷僻字不胜枚举,加上各种书体历经数千年,纷繁多元,难认、难写、难记,造成失误。

错别字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通常所说的错别字,其实包含错字和别字两类,以后者居多。错字是生造出来的,添加或减少了笔画,部首移位不合法度等等。不管任何人,名人或者普通人,错了就是错了,有错必纠是必须遵守的宗旨。《全唐书》记载,唐代一位给事中杨珍,在给皇帝的奏状中把一个人名“崔牛”错写成“崔午”,为此被大理寺判刑“笞三十,征铜四斤”。写错一个字,就罚铜四斤,还打三十大板,似乎未免太重。相比而言,今人随便写错别字,乱写字毫无惩戒,未免过宽?

错别字就如同书家乃至诸多文字工作者的影子,时时相伴。提笔忘字也是目前一大问题,致使有时人名出现错误,地名出现错误,让人啼笑皆非。而像一份经济合同中如果关键处出现错字,可能会造成直接的损失,不可等闲视之。其实问题往往源于自身,发现没有百分百把握写正确的字,不愿查字典,随便处理。相同的错字,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所以,不时可以见到惊呼书法家没文化。但要记住一句话,“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到位,相信这种错误会降到最低。相反,不管你是谁,只要不认真对待,没有足够的细心,错字就会来光顾。

当然,最可怕的是:字典错了。

(原标题:误人子弟是错书)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品俞平伯、吴晗、朱自清笔墨,才知书法家有共同的底色

他们是清华大师级人物,这四人被称“四大导师”,李济为何不在此列?

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沈从文偏嗜古雅之风,宗白华字里行间满是书卷气

昨夜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朱氏皇帝一族后代子孙笔墨最顶峰: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习字全靠自己观察自学,对孩子外表严厉内心慈爱

古人书法中提到颈椎病的并不多,大名家也会为自己的脚气而烦恼

林则徐为何喜欢米芾的书法?其临摹的《甘露帖》讲的啥内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