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来到百姓身边:义诊进村、在社区接受心理疏导,便利店就能买药
为80个偏远乡村每周开展1次巡诊。在街道、社区建设50个社会心理服务站(中心)。试点在50家连锁便利店为市民提供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
问诊,可以不出村子就接受名医号脉了;焦虑,可以找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排解疏导了;买药,可以在遛弯儿逛便利店的时候顺手完成了。2019年,北京市在市民身心健康方面,推进实事落实,努力帮助市民实现身体舒适、心情愉悦。
郎府卫生院曹景诚(男)大夫和谭悦大夫(女)为马瑞先耳穴压丸。
义诊进村
通州区西集镇,距离区中心约21公里,再往东一点儿就是河北省的大厂和香河。镇上的小辛庄村以盛产樱桃而闻名,在这个季节,果树早已“冬眠”,村里的百姓——尤其是老年人,习惯了猫冬,不爱出门。
但就在下午2点半,村里80多位老人,准时赶到村委会,在多媒体放映室里坐好,他们知道西集镇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郎府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又一次送医上门了。“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开展以中医为特色的义诊进村活动,如果再算上体检,应该已经是第三次到小辛庄村。”
郎府卫生院院长平学慧介绍,从5月17日开始,郎府卫生院展开了中医义诊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把郎府社区下辖的21个行政村都“落实”了一遍,“像我们这样的偏远郊区,老百姓出门不方便,尤其村里老年人居多,所以我们就主动上门。”
参加义诊的大夫,以郎府卫生院为主,但几乎每次也会邀请名医助阵,这场义诊就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知名医生杜启明。“大家好,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我呢,也是咱通州人,老家是漷县镇的。”杜大夫一开场就跟现场的大爷大妈们拉起了家常,原本就其乐融融的现场,气氛越发活跃起来。趁着热乎劲,他给大家教授了一段八段锦,“很简单,大家跟着我做,有兴趣的,回家让孩子上网找一段视频,在家也能做。”
十几分钟的教学,大爷大妈们活动了筋骨,也暴露出一些小毛病,如胳膊抬不起来、颈椎不舒服等等。正好,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问诊。50岁的郑健立备受肩周炎困扰,郑毅大夫对她施以中医按摩手法,在现场就很大程度缓解了疼痛。“咱这本家真是不错,按摩完了舒服多了。”郑姐连连竖起大拇哥。而郑大夫却一脸的谦逊:“您客气,今天只是现场按一下,要想更好治疗,还是建议去我们卫生院,按疗程治疗。”相距不远的另一处诊台,曹景诚和谭悦两位大夫正在为63岁的马瑞先做耳穴压丸,用来缓解她的失眠症状。坐在活动现场正中央的杜启明大夫已经开始为村民们做诊断、开药方。每个医务人员都在忙碌着,甚至还为排队等待的村民准备了由苏叶、菊花、桑叶熬制的“流感预防饮”。
郎府卫生院副院长宋惠明介绍,像这样的义诊,经过半年多来的磨合,形式上已经比较稳定,现场会进行按摩、针灸等简单的治疗,如果发现病情较为严重的,会建议尽快就医。此外,卫生院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还为辖区内的农村特困老人、失独老人、空巢老人送医上门、送体检上门,让这些老人真正足不出户就医。
心理疏导
有人关怀感觉真暖
“我先做一个小调查啊,问一下现场来的平时在家照看第三代的老年人们。你们是自愿带孩子?还是儿女太忙、没办法、只能你们来带孩子?”上周日下午3点,在海淀区羊坊店街道铁西社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特邀前来讲座的心理学专家裴改改把一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抛给了现场听众。老人们有些相视一笑,有些陷入沉默,但稍后给出的答案出奇地一致,他们都是因为儿女工作太忙,才接过照看第三代的重任。裴改改也笑了:“好,不出所料。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就是‘隔代养育家庭教育’。”
像这样的科普心理课堂,已经是该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的第18场。今年3月,这里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标准化建设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铁西社区党委书记马文生介绍:“讲课的老师,我们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而讲什么内容,其实来自于社区居民的意见收集。我们称之为订单式服务,居民们想听什么内容,我们就讲什么内容。隔代养育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在我们社区也很突出。怎么把小孩养育好,又让儿女满意,老人们都想知道。”马文生自己就有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所以对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设置都用尽心思。硬件上,无论是楼梯、拐角还是屋顶,灯光、装饰还是陈设,都遵循心理学的相关规律。软件上,既有上周日这种一对多的课堂,也有一对一的服务。
“起初,让社区居民接受心理服务这件事,也不是很容易。”马文生说,中心没有在一开始就把所有居民都列为服务对象,而是按照心理学规律,分批开课,比如有面向青春期少年及家长的、有面向更年期中年人的、有面向婴幼儿家长的,还有像最近这次面向老年人的。通过课堂,发放问卷、进行筛查、发现问题,然后分组,进而对有需要的人群进行一对一服务。“有些老年人的焦虑指数还是很高的,尤其家中有变故的老人,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与人交流。”马文生透露,中心会利用敲鼓点、唱老歌等活动,吸引老人们,并且有意利用社区宣传媒介进行推广,让老人们慢慢接受心理服务。
自中心成立以来,已经组织科普课堂18次、小组服务28次、一对一服务104人次,还有4次对社工的心理服务培训。
铁西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隔代养育心理课堂。
便利买药
事捷功倍感觉真好
“便利店能买药当然方便了,有点儿头疼脑热小毛病,家门口就能解决,还是24小时营业的。”物美便利店(东蒲桥店)收银台,刘阿姨拿着盒蒲公英颗粒,自该便利店5月28日开始售药以来,刘阿姨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此买药。
位于天坛东路77号1层的这家便利店,位置很好找,隔壁是老字号“王老头炒货”。一进店面,迎面而来就是醒目的广告“您身边的小药箱,物美便利店售卖药品啦。”店内收银员杨姐很热情,看见记者在药品货架前端详,主动过来介绍:“我们这儿卖药已经有一阵子了,目前主要是常见非处方药。”便利店的面积不大,药品货架占地也不大,记者看到,常见的药品,如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健胃消食片、六味地黄丸等都有销售。此外,还有一些保健类食品,如蛋白粉、维生素片等。杨姐说,其实她不负责卖药,药品部分的销售,由店里的药师小彭负责。小彭比较腼腆,但她告诉记者,顾客上门买药,她会做出相应的专业推荐。
物美便利店(东蒲桥店)药品货架。
提升服务质量
还需更多投入
对郊区卫生院来说,缺医师是最显著的难题。郎府卫生院就因缺乏相关医生而迟迟不能开设儿科门诊和五官科门诊。“当然,全市都缺儿科医生。”宋惠明对此表示理解,他还说,每次请市里的专家到郎府来巡诊,都要排很长时间,而且来也只能来半天,“人家在市里也要出诊,时间太紧了,非常辛苦。”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也面临相似的问题,缺常驻的心理专家,经费靠各级政府补贴,自我造血能力有限。马文生希望慢慢培养居民有偿服务的意识,“现在是全免费。以后,我希望一对多的课堂依然免费。但是一对一的服务,最好能由个人承担一部分。哪怕从收一块钱的茶水费开始。”她觉得,要想长久发展、持续服务,光靠政府输血,压力有点大。
便利店卖药刚刚起步,记者发现天坛东路这家物美的药价,甚至比相距200米的一家药店还便宜一些。但是药店药品丰富,还可以根据医院处方开处方药。便利店卖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