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服务健康

心脏骤停如何正确抢救?专家:心源性猝死并非毫无征兆

2019-11-28 11:05 北京晚报 TF008

艺人高以翔昨天在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因“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仅35岁,此事引发了大家对于健康的巨大关注。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的心血管和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对于网上流传的“心源性猝死救治无招可施”说法,专家们一致表示猝死并非毫无征兆,要高度警惕身体反馈的一些预警,另外发生猝死时,快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专家表示,AED设备的及早介入对于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每提早一分钟除颤,心肺复苏的成活率可以提高7%至10%,另外及时进行人工按压心肺体外复苏,也是有效手段。总之,急救越早,救治成功率就越高。记者走访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场、高校都已经在醒目的位置,安装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例如清华大学今年就有341台AED设备在校园内安装到位。

问答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据介绍,心源性猝死又名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突然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在发达国家,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常见的死亡原因,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25万至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增加。并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猝死总人数也高居全球各国前列。

“心源性猝死”有无征兆?

专家们表示,“突发性”和“高进展速率”的确是心源性猝死凶险的重要原因。许多心源性猝死没有预警症状,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最快3至5分钟即可导致死亡,但也有不少心源性猝死在发病前,身体就已经给出了预警:比如出现气短、胸闷、胸部压榨性疼痛、疲惫、心悸等症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办法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呢?

也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健就表示要避免暴饮暴食,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忌酒;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不要在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要保持心态平和,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避免过度悲伤、过度惊喜等容易导致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形。另外,冬季气温出现大幅变化也要及时添衣,降低气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编辑:tf008

分享到

演员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后谣言四起,保护心脏健康,别信这些偏方

北京疾控:体育馆游泳馆要限制有大规模人员参加的聚集活动

尘肺病将纳入门诊特病慢病报销?国家医保局回复

HPV疫苗之父建议男性也接种HPV疫苗,诺奖医学家分析原因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挂牌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

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度数?吃胡萝卜能保护视力?专家答疑

女子听信“偏方”生吃30多只河蟹,体内查出近10种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