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要求各俱乐部暂缓与国内球员签约,“限薪令”或将更明确完善
昨天下午,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通知,要求各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暂缓签署国内球员工作合同。随后,中国足协在针对这份通知的补充说明中进一步表示,将在下月初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联赛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足协现有的一些制度和规定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
高薪将成为过去时
限薪原本就是中国足协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几大工作重点之一。去年12月份,中国足协已经对注资、薪酬、奖金和转会都设置了相关限额,被称为“四大帽”。其中,关于国内球员的薪酬,规定为最高税前工资(不含奖金)1000万元,参加亚洲杯、世预赛的国脚可上浮20%。而这一次,据权威人士透露,足协将在12月初发布新的球员薪酬规定,其中,中超俱乐部的球员顶薪依然是1000万元,而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球员的顶薪将分别规定为500万元和3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内足球环境向好,联赛热度不断上升,国内球员的薪酬也水涨船高,加之优秀球员匮乏,更是加剧了高薪现象的出现,甚至一些刚出道的年轻新人,受益于U23政策,也捧起了千万级别的“金饭碗”。不过,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在足协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势必将成为过去时。
将会出台哪些新政策
按照中国足协的通知,将于12月初公布“关于进一步推动联赛发展的若干意见”,既然是“若干”,那就肯定不止限薪一项了。
“新的政策中,限薪是有效降低俱乐部财务负担的手段,同时也会在外援政策、归化球员政策、球员转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更重要的是,会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使得政策能够落地,俱乐部和球员违规成本大增。”中国足协新闻发言人说。
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了限薪政策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联赛外援政策,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明年联赛外援政策与今年保持一致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不排除将外援注册总人数适当减少的可能性,从而切实实现为俱乐部减负。至于归化球员的使用,预计不会在联赛范围内大张旗鼓地铺开。
按计划,2020赛季国内职业足球联赛球员转会窗口将于明年1月1日开启,因此,在时间上,中国足协最晚也要在12月初公布相关细则,此次推出“暂缓签约通知”,目的也是希望各俱乐部能在规则正式出台后,再落实与球员之间的新签合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经济损失。
“导火索”就是国足输球
上个月,中国足协刚刚宣布退出中超公司,不再拥有中超公司股权,只对重大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中超联赛将完全由职业联盟管理。但是,赛季还没结束,中国足协就发出了限薪令,稍稍有些令人意外。
据悉,足协之所以“插手”这原本是由各家俱乐部自行决定的事务,在于外部各方声音对国内球员“高薪低能”的强烈不满,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上,国足1比2输给叙利亚队后,很多人对部分国脚的比赛态度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出工不出力,是因为害怕受伤,影响到自己在俱乐部的收入。
同时,球员的高薪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不少低级别联赛的投资人之所以愿意“混日子”,也是因为球队一旦冲上中超,薪酬投入将会成倍增长。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联赛体系的活力,这显然是足协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足协前期做了广泛调研,听取了部分职业俱乐部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新政策制订的原则是推动各级职业联赛健康发展,降低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负担,规范薪酬体系、转会市场,严格监管措施,推进职业俱乐部青训工作并保护俱乐部青训利益。” 中国足协新闻发言人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立
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