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团结湖有位“黑板报老爷爷”,义务办报21年,忠实粉丝连夜摘抄

2019-11-18 13:32 北京晚报 TF017

戎春林家住朝阳区团结湖,今年77岁,是远近闻名的“黑板报老爷爷”。从1998年退休起,这三尺黑板三寸笔就成了戎春林的天地。他义务办报21年,为社区老人传播党的政策、养生知识、生活妙招,甚至是防诈骗秘籍。为了传递这份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减轻老人的负担,如今,社区党支部的30位退休老人共同组成了戎春林板报社。7块黑板,每月更新一次,宣传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也为邻里生活增添了滋味。

板报社的其他老人在办报,社区居民给他们照相

退休后他成了“黑板报老爷爷”

东三环外,团结湖北头条把一二条社区一分为二。这条路长400米,宽七八米,两侧的居民楼一座挨着一座,都上了岁数。从北往南一路走,楼体侧面总共有7块大黑板,花花绿绿,热闹醒目,不时有居民驻足细看。

张罗起这些黑板报的,是77岁的戎春林。这个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

当时,社区里大大小小11块黑板报都由居委会操持。“不像现在,居委会里年轻人多。那年头,居委会主任都70多岁了。”戎春林当时不到60岁,看着一帮老人爬上爬下写黑板不方便。于是,他一退休就主动找上门,申请接管了这几块黑板。

不少人认为黑板报太土。但在老旧小区,最传统的传播方式却往往是最管用的。“与其说这是老土,倒不如说是接地气儿。”团结湖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团结湖拥有北京最早的一批住宅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将近2万,光在一二条社区就有4000多名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宿舍里、工厂里,哪儿哪儿都能看到黑板报,“读黑板报,就跟咱们现在刷微信公号一个样。”

以前在单位,戎春林是政工干部,能写善画,黑板报就是他最主要的宣传阵地之一。等他退休回到社区,阵地也就跟着转移到了社区。“楼前楼后总共11块黑板,小的只有半平方米,大的有4平方米左右。”戎春林回忆说,最初,黑板报的功能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宣传横幅,节假日要写祝福语,大扫除要写号召书,党和政府有新政策、新思想,黑板报上都要有体现。

家人十分理解戎春林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一名老党员的情怀。儿子女儿都经常帮他查一些资料。有时为了赶早儿写板报,戎春林顾不上吃早点,老伴儿就把热乎乎的早点送到黑板报前。戎春林急匆匆地把早点吃完,马上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2008年,团结湖一二条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更换了社区里年久失修的黑板。从此,11块大小不一的旧黑板被7块大黑板取代,戎春林办报更顺手了,“新黑板写起来平滑,下雨时也不会淌黑水儿了。”

“我们也跟着一起干”

谁也没想到,这黑板报戎春林竟然一办就是十多年。直到2014年,戎春林病倒了,心脏装了五个支架。墙上的黑板报就一直停留在了他生病之前的那一期,“我心里老是记挂着黑板报,每次经过时,总得多看几眼,盼着有一天能再更新。”戎春林说。

戎春林正拿着草稿写黑板报

2015年秋天,戎春林身体恢复得不错,准备把办报的任务再拾起来。没想到,居委会站出来抗议了:戎春林已经74岁,一个人办报太辛苦,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让更多人加入进来,跟着戎春林一起干。

“我们支部负责一块黑板”、“我们也跟着一起干”……在不久之后的一次会议上,社区6个党支部以及文体队的总共30名居民纷纷响应,共同组成了戎春林板报社,口号是“志愿传承精神,板报书写文明”。为了让大家赶快上手,戎春林还特意办了好几期培训班,从办报思维、版式,到粉笔字写法,事无巨细传授经验。

第一次拿粉笔,第三居民党支部的刘建华竟然有点儿不知所措,连最常见的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写黑板报看起来简单,其实还真不好上手。”刘建华说,黑板报的字要写得偏大一点,才显得疏朗大气。因为要悬腕书写,所需体力也不小。

每月一期板报,凝聚着30位退休老人的智慧和辛苦。夏天骄阳似火,为了避开炎热天气,他们只得早早地起来擦黑板、写板报,经常是四五点就开始了工作。等到社区居民早起上班儿走出家门,板报作品已经大功告成。冬天寒风刺骨,往往是没写上几行字,手指已经冻得不听使唤了。没办法,大家就手捧热水袋焐一会儿,等缓过劲儿来再接着写。参与办报的人也远远超过了30人。有人路过时,见板报社成员奋笔疾书,就顺手帮着扶一扶尺子;暑热天气里,为他们拿来冰棍或是撑一会儿伞;每期更新前,还总有热心居民帮忙擦黑板。居委会也专门在黑板前设置了挡车桩,并购置了梯子,方便老人们办报。

忠实粉丝连夜摘抄

7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新一次,遇上节日更新得更勤。每次办报时都有居民围观,大伙儿一边看一边夸,“两小时办报,其中一小时是跟街坊交流。”戎春林说,这些夸赞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渐渐地,团结湖黑板报的名气越来越大,大伙儿时常琢磨着怎么才能越办越好。“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接地气儿。”老人们谋划着,在黑板报里慢慢加上中老年防病养生知识、家庭生活小窍门、居民家庭安全防范顺口溜、社区好人好事、猜谜语等内容,凡是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内容应有尽有。

别看是“老掉牙”的社区黑板报,却特别重视时效性。尤其是每当夜里有球赛时,板报社专门写体育新闻的成员第二天就要早起,天不亮就出报了,让昨晚没来得及看电视的邻居们能一睹战况。若是碰上党的重要会议,板报社就更要费脑筋。一方面要准确传达精神,一方面又得用大白话让大伙儿都看懂。“社区里不少老年人眼神不好,有时候看电视还没弄明白就过去了,我们绘制黑板报就是希望能用群众看得懂、喜欢看的话将党的声音一传到底。”戎春林说。

因为紧跟形势,寓教于乐,黑板报成了团结湖一二条社区最重要的宣传阵地。若是超过20天没更新,就会有粉丝催更了。

一个冬天的夜里,戎春林出门遛弯儿,看到一位邻居站在黑板报前摘抄。路灯光线微弱,天气又寒冷,戎春林不禁上前劝说:太冷了,您明天再抄吧。那位邻居解释说,自己明天就要回老家了,但这期板报内容实在好,所以他要连夜抄下来。感动之余,戎春林赶紧回家找出底稿,送给了这位邻居。

办报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团结湖北头条逛一逛,就会发现,这7块黑板报各有特色。

最北边是第三党支部的“责任田”,说的是社区清理堆物堆料的事儿。“我们党支部里没有能写会画的人,所以只能以内容取胜。”刘建华说,板报内容大多来自社区居民投稿,“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大伙儿爱看!”往南走,第二党支部的黑板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栏目。左下角画着红蓝绿灰四色分类垃圾桶,还配有一首居民自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其他垃圾热值高,无汤无水易燃烧,供热发电两相宜,省煤省气更低碳……”最南边的一块黑板紧挨着姚家园路,往来的行人多,且大都行色匆匆。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块黑板则以颜色鲜艳的大幅图片为主。

板报社成立四年,第二党支部的黑板报得到的喝彩最多。“自打办上了黑板报,我走到哪儿都琢磨这事儿。”第二居民党支部书记赵瑞林说,和家人外出逛街,哪怕看到一个广告牌上的花边、字体好看,他也得掏出本子画下来。久而久之,他脑中像是有一个素材库,可以在办报时随时调取。但不论是文字、图画,还是版式,赵瑞林都力求原创。如果碰到天安门、国旗、党徽等图案,赵瑞林则要从网上下载图样,放大后拓印到黑板上。

前几年,团结湖小学也承包了北头条的一块黑板,年轻的老师和幼稚的学童,为团结湖的黑板报增添了别样的风格。每个月18日的出报日,总能看到老人、孩子们一起写写画画。

如今,戎春林板报社的30位成员平均年龄为76.2岁,总共办报超过2000期。他们用小小的粉笔,写出了退休老人们的广阔天地,也装点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朱松梅  团结湖一二条社区供图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24年历史团结湖早市将关张引热议 老街坊难说再见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