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可能是受害者”,刘慈欣到底想表达什么?
今年的中国电影圈中,科幻电影无疑是一个总能引发关注的话题。从春节时《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到8月《上海堡垒》引发巨大争议:观众们一会儿欢呼“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到来,一会儿又怒斥“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被关上了”。
视频截图
对此,刘慈欣却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上海堡垒》,刘慈欣坦言它是“正常的科幻片”,他还表示:“它没有那个网络上说得那样不堪,网络的负反馈,分越低就越往低了打,不太正常的一种导向。我觉得它可能是一个受害者。我们需要大量像《流浪地球》和《上海堡垒》这样的电影出现,需要大量的尝试,才能积累经验,才能把我们整个的产业带动。”
显然,刘慈欣看的更远。
“不能太着急,中国的科幻电影需要时间。”
刘慈欣依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乃至中国科幻产业,都才刚刚起步。
在接受采访时,刘慈欣坦言,国产科幻电影目前几乎“到处都是瓶颈”。“整个电影工业的方方面面,对科幻电影的态度,从剧本、特效,到导演,包括整个电影制作的大框架,都不是特别熟悉。”
“所以我们需要去努力学习。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把中国人爱学习的劲头用在这方面,我们进步起来应该很快。”
在他看来,科幻电影成功的关键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因为电影有不同风格,创作差别很大,而且面对的观众群不同。但只要能够在电影的故事上、视觉上,引起观众的某种感情共鸣,就是成功。”
成功?那不是我的成功,应归因于时代
对于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刘慈欣十分谦虚:“《流浪地球》是电影的成功,不是小说的成功,不是我的成功,是电影人的成功,是我占了便宜。”
他告诉记者,这部小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的时候其实“没多少人知道”。“除了科幻读者谁去关注它?后来的20年也没人知道,但现在真的全国人都知道。所以作为科幻小说作家,我是很感激电影的。”
不过,刘慈欣认为,这些成功还都应该归因于这个时代。
“中国科幻繁荣的原因在于大时代,这种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科幻上。”
网友评论
有些网友支持刘慈欣观点:上海堡垒看了,觉得还好,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
但也有网友质疑:还要烂成什么样子才算烂片?
延伸阅读:2019中国科幻大会上午开幕,刘慈欣呼吁加强科幻文学人才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在多个场合表达过相同观点。
2019中国科幻大会上午在京开幕。来自国内外科幻文学创作、科幻电影制作、科幻产业运营等各领域人士齐聚位于丰台的园博园,探讨中国科幻未来发展之路。
记者注意到,今年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播,科幻影视如何发展成为热议的话题,包括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要加大对科幻编剧人才的重视,高校、科研院所等要大力培养科幻编剧人才。
上午8点半,记者从园博园3号门进入开幕大会现场。场外,各种机器人造型的作品打造了浓郁的科幻风。电影《流浪地球》还设立了专门展区,展示了主人公刘启身穿的驾驶服、刘培强身穿的宇航服、神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莫斯”等大量真实道具,全面系统梳理了《流浪地球》背后的100年编年史。此外还跳出电影讲科学,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等一批人类对太空生存的探索研究。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林先生是一位科幻迷,这次专门赶来参会,在展区他就赞不绝口,“这才是把科学与影视做到高度融合的典型作品。”
本次科幻大会以“科学梦想、创造未来”为主体,除了开幕式外,还设置了专题论坛、附属展示等多项活动。记者注意到,今年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科幻影视如何发展成为热议的话题。大会设立了“科学与影视融合”、“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之路”等多个专题论坛,邀请影视界专家、学者、从业者,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科学融入影视作品,以及中国科幻电影的萌芽与成长,中国特色科幻电影产业的发展道路等。
与会不少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的科幻电影正在起步,势头很好。但相对国外,科幻电影毕竟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行业,需要细心呵护,培育成长。记者上午还见到了著名科幻作家、《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他告诉记者,科幻电影的繁荣需要大量的科幻作品在背后支撑,我国的科幻文学作品数量还远远不足以撑起一个大产业、大市场。
对于北京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近年来开展科幻文学人才的培养,刘慈欣很认可。他告诉记者,我国稿科幻创作、科幻编剧的人还比较缺乏,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科研机构设立这样的专业,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他说,其实很多科幻文学里面的知识是比较常识性的,关键是怎样把这些科学常识变成故事,这考验编剧和作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