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殡葬专业,学制3年,现实版入殓师毕业1年月薪过万
今年9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首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该专业属大专,学制3年。
校方表示,原本担心会很冷门,为吸引学生还免去前两年学费,没想到成功招到38名新生。据悉,该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薪水就能过万。
网友评论: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职业,很佩服
延伸阅读:
盘点那些年月薪过万偏门行业 泥瓦工木工报酬涨得尤其快
等着去搬砖吧、拉大锯吧……从小到大,你是否听过类似嘲笑不好好学习养活不了自己的话语?之所以被当作垫底的“负面”,是因为这类工作辛苦又报酬低。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实已经有不少类似行业“咸鱼翻身”,跻身收入排行榜。
何建国是一名泥瓦工,目前正在朋友的家装工程队里负责前期的活
根据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报告,在2017年秋季平均工资排行榜上,拥有专业技能的建筑行业人才,月薪已经秒杀很多白领。月薪过万的十大偏门行业中,建筑工人、木工也连续两个季度入选。收入高了,会刺激更多人进入这两个行业吗?记者采访到了其中的两位从业者,不约而同地,他们不认为所在行业的吸引力会因为收入相对增长而增加
泥瓦工何建国
这个月接了三单
估计能拿到一万二三
何建国是一名泥瓦工,目前正在朋友的家装工程队里负责前期的活:刨地、贴砖。他的手上已经裂了好几条口子,都是在楼下搅拌水泥的时候皴裂的。拿着瓷砖往地上贴的时候,手上的裂口时常会崩裂渗出血丝,女婿要给他贴上创可贴,他却不肯,“贴一天,裂口也好不了,白费钱不说,周围的皮肤倒被揪的痒痒,”
这点伤口在何建国看来纯属“小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已经不错了,“干活的时候,基本都在有暖气的屋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不比下地干活轻省啊,挣的还都是活钱。”
是的,让何建国感觉满意、不觉得伤口疼的主要精神支柱就是他对目前的收入比较满意,“每平方米36元,这个月我们接了三单,估算下来,能拿到一万二、三千元,上个月也差不多是这个数。”何建国说,这两年泥瓦工市场比较火,成熟的大瓦工每平方米的要价稳定在40元,最高的能达到每平方米45元,他现在干的这个施工队因为比较熟,所以他的要价低于市场价。“做生不如做熟,这个活累人,大家熟悉,一起说说唱唱就能干完,比多挣两个钱强。”
何建国是2000年开始从老家保定出来干泥瓦匠的,之前他是村里有名的木工,但随着定制家具逐渐减少,又没有机会进正规的家具公司,他就改行学了泥瓦匠。“刚出来那会儿收入低,瓦工的报酬每平方米也就18元,多了20元,当然那时候吃碗面也就3元。这些年报酬慢慢涨上来的。”何建国回忆说,他最初就是在河北跟着别人干家装,干了两三年后到了北京,之后一直在北京、武清几个地方干,“这两年的报酬涨得尤其快,我记得2012年那会儿每平方米还是30元。”
年轻人不愿干这行
未来收入还可能增长
出来干了十几年,何建国的收入在村里名列前茅,“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出来打工,卖菜的、蒸馒头的、理发的,多数都拿不到我这个钱。村里有些大学生毕业了,在大城市打工,收入就更低了。”何建国还把儿子、女婿也都带出来,女婿跟着他学了瓦工活,儿子却只能帮他打个小工。“干我们这行当的,每天都一头泥浆满身尘土的,小孩儿爱美,吃不下这个苦,就想找个能坐办公室的体面活,挣两三千也愿意。”说起儿子,何建国也有点犯愁,在他看来,即便打小工也比坐着不挣钱强,“现在小工的工资也不低了,每天最低150元,多的时候每天能给到180元,有时候还雇不上人,我刚出来那会,小工每天只给25元,还都抢着干。”
奋斗了十几年,何建国特别认同“有手艺的人有饭吃”,也觉得工匠的报酬可能还会提高,“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干呢,特别缺人。”他打算干几年后,再培养儿子学木工,“我觉得现在又开始流行个性家装了,好的木工应该也会缺,木工活没泥瓦匠这么脏,孩子也许会喜欢。”
王文旺生在木匠世家,“我们河北衡水被称为‘木匠之乡’,80%的衡水人都在营造行业做活。”
木工王文旺
许多手艺人
一辈子也不曾达到匠人境界
采访王文旺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大工匠挑战赛。王文旺并不太在意比赛成绩,觉得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好,甚至一直强调自己并不敢自称“木匠”,他对“大工匠”的称谓也深怀敬畏:“在古时候,被人称为匠,那是相当了不得的,都得是行业的大拿。匠人是手艺人的最高境界,许多人一辈子也不曾达到。”
王文旺生在木匠世家,“我们河北衡水被称为‘木匠之乡’,80%的衡水人都在营造行业做活。”王文旺从小就跟着爸爸学会了拆拼器具,甚至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做一些简单的木工雕刻,他的巧手也颇为长辈们称道。18岁那年,他跟着做木工的老乡到北京闯荡。
“我记得太清楚了,第一站就是小瓦窑村,那是北京信托投资公司的仓库,里面有堆的象山一样的古代家具等待修复。被同乡拉来的王文旺一点也没把这个活放在眼里,”不就是把破桌子、烂椅子拆吧拆吧重新钉上,太容易啦。"
一进大院,王文旺立马把委屈丢到了脑后,“那些花纹,还有样式,漂亮的我都流口水,恨不能扑上去,没想到的是修第一张桌子就难住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当时就决定:就干这一行啦!”下定了决心后,王文旺开始自己的“学徒”生活。“端茶倒水铺被子,倒马桶带孩子收拾卫生……就等着师傅被伺候舒服了,能教我两招。”当时有30多个木工师傅都在这个大院里做修复工作,本来就是心灵手巧的王文旺处处留心,两年多后,他把师傅们的活都学到了自己手里,“没人给我发证,不过我自己知道,在古代家具修复这上头,我出徒啦。”
为了试试自己的斤两,他特意到北海公园、故宫、颐和园等古迹“踩点”,专门看里面的古建筑、古家具,有条件的就现场临摹,没有条件的就回家后靠记忆把那些古家具重新画出来。通过一次次的临摹,王文旺最终选定了北海团城里一个数米高的大佛龛,按比例把它缩小到50公分,然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动手做了一个木制的小佛龛。比例虽然缩小了,但是佛龛里面的雕刻和木艺他却都保留了下来。“那是我做的这第一件器物,很快就以280元的高价卖出,那可是1990年。”王文旺自豪地说。这次成功给了王文旺很大信心,也让他的手艺得到了业内和市场的承认,他很快在明清家具修复市场上如鱼得水。1997年后,已经颇有身家的他开始收藏古代木制家具,2005年,他开始申请民间木作博物馆,今年终于申请成功。未来他的目标在于推广和传承木作传统文化。因为在他看来,虽然木工的工资很高,但是木作的技艺已经在流失。
木工工资增加了
技艺却在消逝
王文旺说,木工的工资其实一直都很高,“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88年,只是一个小木工,月工资就是90元,现在木工的月工资能过万,也是因为近年来红木家具市场火爆,带动的从业者工资提高。”但是在王文旺看来,如今家具行业中的“木工岗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工了。“现在机械化程度太高,所谓木工就是等着成活后拿锤子把部件楔住就行,这哪是木工啊。”
在王文旺的心里,他对木工的定位很高,“如果说西方的建筑是石头史,那我们东方的建筑就是一部木头史。古时木工就在六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称得上木匠的,就必须要精通木作行的全活儿。每块木头都有不同的脾气禀性,你得知道哪块木头适合盖房,哪块木头适合做船,哪块木头适合木工雕刻……”一说到木工的历史,王文旺就有点刹不住车,但谈到现状,他也有点失落,因为机械化的提高,对木工的需求持续降低,很多木工都已经转行,年轻人也不再喜欢加入这个行业,“连我师傅都转行了,我带的好多徒弟也都走了。我们行业的技艺消逝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