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是探索的源动力 “万物了不起丛书”有1500余个趣味知识点
成长中不能没有书香,就像生活里不能没有阳光。
作者 尹传红
《万物了不起丛书》 尹传红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阅读滋以心灵深层的营养,让生命充盈智慧的能量。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万物了不起丛书”,共包含《虫虫大智慧》、《植物有意思》、《地球小秘密》、《人体大学问》、《飞鸟与游鱼》、《动物好朋友》、《科学有办法》和《恐龙不好惹》8个分册。它们通过“好问题”的导入,全方位地介绍了有关植物、动物、人体、地球以及生活方面许多特别有意思的“小”知识。
贯穿“万物了不起丛书”的这1500余个趣味知识点,有的源于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如海鸥为什么喜欢跟着轮船飞,一江春水就不能“向西流”吗?有的出自对日常所见的联想思考——如活跃在垃圾间的苍蝇怎么不生病,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有的则是对既有认识的发散思维——如为什么用钢铁造出的船不会下沉,真的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
充满好奇心的小读者可以从这里洞悉万物、了解世界,唤起想象力,激发求知欲,由此真正爱上科学。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在学习中要动脑筋思考。我觉得,学习、思考的要义在于提问题,特别是能够拓展原有知识领域、引发进一步探索思考的好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好问题”实际上是探索思考的源动力。
爱因斯坦本人就是一个提问题的高手。少年时代的他曾经寻思: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后来,他提出了改变人类时空观念的相对论,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巨人。事实上,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发现,无一不是以对既有背景知识的勇敢挑战、对未知潜在可能的大胆设想而形成科学问题作为开端的。
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年轻时对血液成分和输血反应极感兴趣,一直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弄清楚:为什么有时候输血会致人死亡,有时候又不会?继而他登上血液反应的研究舞台,并在20世纪初发现了血型,阐明了安全输血的原理,影响和推动了免疫学、法医学、遗传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许多学科的发展。
可以说,科学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是我们经历之事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正是问题激励和促使我们细致观察、用心思考、深入认知。而且,对于一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往往还有着多个学科的紧密关联和相互支撑。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体察自然现象、寻求合理解释的起点,更是他们探究万物规律、萌发创新思维的先导。如果孩子们能够多提一些问题,那么也就多了一些获取新知的途径和构筑自己知识殿堂的机会。
德裔美籍电机工程师查尔斯·斯泰因梅茨讲过:“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人们只有在停止发问时,才会变成傻瓜。”是啊,所有的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答案。英国作家、词典编撰家塞缪尔·约翰逊说得好:“丰富而高尚的心灵,就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如此卓越。”
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多多鼓励孩子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特别注意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问题,乃至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让他们在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激发想象力的同时,也得以发掘科学趣味、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理性思维,还能获得心智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书页铺展开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扇窗,也承载我们的梦想起航。
“好问题”是探索思考的源动力。孩子们,请从“万物了不起丛书”读起,继续提出你们的“好问题”吧!
(作者系《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原标题:“好问题”是探索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