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邻居!夫妇装房前买26桶油送邻居,留言:打扰了
近日,四川绵阳的一对夫妻,挨家挨户敲响了自己新家所在单元邻居的房门,为26户邻居送上一桶食用油,而食用油上面还贴着一张写有“装修、影响、歉意、谅解”等字眼的纸条。10月28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这对夫妻,原来他们是即将新入住的住户,因为要装修房屋,噪音、粉尘等会对邻居造成影响,因此他们对此表示歉意,以此方式希望得到邻居们的谅解,同时也认识新邻居。在邻居们的朋友圈,这对夫妻也被赞“中国好邻居”。
邻居收到食用油后发朋友圈赞“中国好邻居”
新鲜事:新业主要装修房子,买26桶食用油送邻居
今年30多岁的刘伟是成都人,妻子是西南科技大学的一名老师,他也于2014年到绵阳工作。今年,夫妻二人在绵阳愿望帝景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屋,位于所在单元的顶楼11楼1号,上周开始装修。
10月24日,在房屋装修前,刘伟和妻子到超市购买了26桶食用油,每桶70多元,他们先是将食用油搬到自己家中,然后提着食用油,先敲开了11楼2号邻居,将食用油送到邻居手中。随后,他们又提着食用油从上往下,挨家挨户敲门,挨家挨户送油。
“这是一个老小区,住户都生活了至少十多年,我们才购买房子,现在进行装修,噪音、粉尘、振动,包括使用电梯等,肯定都会给邻居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在装修前,我们夫妻想了很久,开始想过送水果、牛奶,但最后选择了食用油,因为每家每户都需要。”10月28日,刘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经过统计,所在单元共有27户居民,因此,他们购买了26桶食用油,送给邻居也是希望得到邻居们的谅解。
老住户:买房装修可以理解,他们太客气了
10月28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愿望帝景小区,在刘伟所在单元,不停有工人推着建筑垃圾进出,也不时有电钻声音传出,在刘伟的家中,工人们正在进行装修工作。
廖大姐是11楼2号的业主,她也是最先见到刘伟夫妻的。她介绍,当时刘伟夫妻来敲门,提着食用油,先是自我介绍了,并称他们即将装修,会产生噪音等,会影响到邻居们的生活,为了表示歉意,准备了一份小小礼物,希望得到谅解。
记者发现,刘伟夫妻所送的食用油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邻居:您好!我是1101的住户,非常高兴成为您的新邻居。即日起,我们将进行装修,虽然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进行施工,但装修期间的噪音、粉尘、振动,依然会对您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希望得到您的谅解。感谢!”纸条的落款为“您的新邻居1101住户以及全体装修师傅”。
“他们买了房子进行装修,这是理所应当的,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夫妻二人确实非常客气,我们推了好久,他们还是坚持要我们收下。”廖大姐说。
红星新闻记者现场走访时,很多邻居表示,刘伟夫妻非常客气,提着食用油送给大家,“装修的噪音粉尘等,确实对大家的生活有影响,但买了房子进行装修也是应该的。而他们这么谦虚、礼貌的做法很暖心,特别是在食用油上还贴着暖心的纸条。”邻居们说。
新业主:有的邻居似有警惕,但大部分是热情的
彭先生也是刘伟所在单元的业主,他收到食用油后,拍了照片发朋友圈,并对新邻居的行为点赞。他的朋友圈中,很多人都称这位新邻居为“中国好邻居”。
10月28日,记者联系上刘伟夫妻时,他们对于邻居们的称赞也有些不好意思,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刘伟告诉记者,当天上午,他们挨家挨户敲门送食用油,有些邻居不在家,因此晚上他们又跑了一趟,最后还是有三四户邻居不在家。他们因为要上班,就把食用油给了物业,请他们帮忙送上。
“给邻居送食用油,一方面是因为装修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认识邻居们。现在,很多同住一单元、一小区的邻居,见面不会打招呼,更谈不上认识,通过这样的办法,我想也可以认识邻居。”刘伟介绍,在和邻居的接触中,他发现有的邻居似有警惕,“但绝大部分邻居是热情的,理解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可以发现,至少有些邻居以后可以成为好朋友。”
网友纷纷为这对夫妇点赞
“中国最美好邻居”“中国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远亲不如近邻’赞赏这位新入住装修的好邻居”
延伸阅读:
远亲不如近邻,为拉近邻里关系,北京举办了首届社区邻里节。
过好邻里节,“陌邻”变“睦邻”
远亲不如近邻。可是,如今邻里之间难有相处相知的机会,一处住着,有可能是近距离的陌生人。
为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形成首都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10月26日和27日,北京举办了首届社区邻里节。在初冬的寒风里,邻里节给城市带来了温暖。
北京人最讲人情,陌生人相逢还要以礼相待、尽力相助,何况是住在同一个院儿里、同一栋楼里、同一个小区里的街里街坊。曾经,一家人吃饺子香透整条胡同,一家人遇难处周围邻居伸手帮忙,那种真诚与善意,让人终生难忘。如今,城市的体量越来越大,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住户和租户的面孔越来越陌生。那种长期相处产生的情谊和默契,自然也就淡了。一项调查显示,有四成人和邻居不熟。
没有相处的机会,自然不会有亲近的情感。居家有了难处不知道向谁开口求助,下班晚了不知求谁先收留一下自家娃儿,老人急病不敢敲对家的门;遇到鸡毛蒜皮的矛盾,本来一句话可以化解的,因为不熟悉而闹得不可开交……大家需要机会彼此了解,需要桥梁进行沟通。邻里节,可以说是替居民把桥梁搭起来了。
守望相助,是邻里相处的真谛。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把社区当作大家庭,把邻居当作远亲一样看待,归属感就会越来越强,以温情与默契,代替陌生与隔阂,幸福指数也就会越来越高。
邻里和谐,还不仅仅在于邻居之间能够相互认识,有个点头之交,而是要把邻里节的意义,延伸到日常生活,真正从“陌邻”变“睦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破除“心防”,从点头之交,到真交朋友。家中大门可以锁上,但邻居信任的大门必须敞开。当今,居民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烈,容易“老死不相往来”;此外,遇到公共领域的纠纷,比如楼道里的卫生、孩子的吵闹,因为无法正常沟通,很容易发展成为邻里之间“骂战”的导火索。有了良好的邻里关系,就能有效地化解邻里矛盾,谁好意思和好邻居红脸?可以说,过好邻里节,邻里也可以少“过节”。
邻里节已经落幕,但邻里节的倡议,应该成为常态。谁不愿意拥有亲戚般的邻里关系?和谐邻里、守望相助,是邻里关系的最好诠释,也是城市风貌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