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棉花桃道具1米多高,方阵中的她伸着脖子侧着脸,毛主席呢?

2019-09-23 15:04 北京日报 TF017

操场上,篮球击打着地面,发出咚咚的响声。于淑兰倚在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窗前,看着打球的孩子们,思绪飘到了近半个世纪前,“当时,我们也在操场上训练,只是条件很差,一踩一脚土,起风满脸灰。”

于淑兰在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前。

于淑兰说的操场在大兴,她说的训练是1970年国庆群众游行农民方阵训练。那年,她17岁。

那年秋天,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团支部书记于淑兰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参加国庆农民方阵游行。“我们大队就我一个,全家都炸锅了,高兴极了。”于淑兰开心地笑着,“当时,我就一个想法,我能去天安门了!我能看到毛主席了!”

训练就在晒谷做工的场院,秋天风大,正步一踢,黄土飞扬,大家都灰头土脸的,可没人抱怨,都努力完成着教官的要求,“整齐,有劲儿!”

50年前的北京,秋天已经很凉了。“早晨5点起床,地里的花啊草啊,都挂着霜。”于淑兰说,“为了扛冻,大家早晨训练都穿着棉裤,中午气温上来,也没时间换衣服,只能任汗往下流。”

训练一天,大家腰酸背痛,于淑兰年纪小,不知累,像只小蝴蝶似的跑来跑去,帮着大家揉腿放松。食堂的大师傅也照顾她,打饭时总给她多盛一点菜。

为了调剂生活,减缓压力,晚上,大家一起联欢,自己报名出节目,有的唱个民歌,有的朗诵一段语录,有的唱样板戏,气氛热烈。“你也来一个?”旁边一个女同志问于淑兰,于淑兰也不腼腆,起来就唱了个少剑波的《朔风吹》:“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革命的烈焰势不可挡……”一段唱罢,大家更有劲儿了。

年轻时的于淑兰在天安门前的留影。

1970年9月29日夜,于淑兰所属的农民第四方队在天安门进行了唯一一次彩排。大家举着1米多高的棉花桃道具,整齐地走过天安门。经过西华表时,出了点小意外:大家都以为结束了,就准备就地散开。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跑,别愣着!给后面的方阵让路!”大家一惊,连忙跑起来。“鞋都有踩掉的,也不能回头捡。幸亏是在彩排时发现的问题,不然麻烦就大了!”于淑兰说。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可于淑兰什么也听不进去,脑子里只有一件事:“见毛主席”。

方阵动了,棉花桃道具1米多高,举起来,像一片森林。于淑兰和大家一样,伸着脖子侧着脸,从林立的棉花桃缝隙里往天安门城楼上望去,他们看到了很多领导人,可毛主席呢?

于淑兰心下疑惑,不过短短一瞬间,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大脑清明了,音乐也都听清楚了,她回过头,挺起胸,走得更带劲儿了,“当时我就想,主席在不在,我都要走好,展现出农民的风貌。”于淑兰说。

任务完成回到大兴后,大家一起看庆典回放。这时,于淑兰才得知,毛主席年事已高,在农民第四方队通过之前,已站了很久,于淑兰他们经过时,毛主席正在稍事休息。

没看到毛主席,于淑兰有点儿遗憾,但很快,她和小伙伴又释然了。于淑兰指着电视里林立的棉花桃说:“毛主席肯定也会看庆典回放,他一定看到了我们高举棉花桃,一定看到了我们农民的昂扬风貌!”

【燃情时刻】

1970年国庆节,于淑兰作为农民第四方队的一员,手持棉花桃道具走过天安门,展现新中国的农业发展成就和农民风貌。

【祝福祖国】

祖国已经走过了辉煌壮丽的70年,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希望祖国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于淑兰

 

来源: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刘桦葳 文  记者 和冠欣 摄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留存视频素材96TB

齐俊杰以观礼嘉宾身份走上观礼台:这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肯定

志愿者何花和爷爷一起天安门观礼:帮人帮己的感觉太好了

一次受阅,终生荣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市表彰大会举行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离不开志愿者们 听听他们的心声

志愿者回忆国庆联欢活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高呼“祖国万岁”

他们为鸽子车施划点位,却在国庆庆典前离开天安门广场

她是天安门城楼红墙下的志愿者 背向长街却也“幸福得晕眩”

揭秘国庆阅兵时,北工大三千余名师生如何炼成“建国伟业”方阵

一个半小时内给7万个气球充气,这群人“魔鬼训练”4个多月

四层人塔七米多高,塔尖少年为扎稳马步,茶杯之上练出扎实基本功

彩车司机“藏”在看不见的岗位上 透过蜂窝煤般的小孔“盲开”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