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花好月圆》与原著有差别,赵树理却给出了很高评价

2019-09-20 04:58 北京晚报 TF010

“他们的话就谈到这里。这时候,只差三天就要圆的月亮已经过了西屋脊,大门外来了脚步声,是值日带岗的民兵班长查岗回来了。他两个就在这时候离了旗杆院,趁着偏西的月光各自走回家去。”

作者:杨庆华


这是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的结尾部分。小说中,王玉生和范灵芝两人的爱情关系只隔一层薄窗户纸,一捅就破,就是谁也不先开口。小说结尾,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王玉生和范灵芝、王满喜和袁小俊、马有翼和王玉梅三对农村青年喜结良缘。落后人物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马多寿和他老婆(外号“糊涂涂”和“常有理”)、大儿子马有余(外号“铁算盘”)、大儿媳(外号“惹不起”)都入了合作社。在赵树理笔下,1952年中秋节前夕的三里湾,真的是花好月又圆。

1955年,小说《三里湾》在《人民文学》第一至四期连载。它是我国第一部描写1949年后农村生产合作化潮流的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快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由郭维担任导演。郭维曾执导过战争片《智取华山》和《董存瑞》,拍农村片这是第一次。

1957年3月,郭维将《三里湾》改编为电影剧本,改名为《花好月圆》。电影剧本和原小说最大不同是把扩社过程中出现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这条主线推到背景,而把三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推到前景。郭维将剧本寄给赵树理审阅,赵树理肯定了郭维的剧本,说:“这是一个好剧本,虽然我只仓促地看了一遍,但给我的印象是好的:它使‘爱情’一部分戏比较完整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写出来了,而且性格也很鲜明。譬如糊涂涂吧!这一类人,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总在打他的‘小算盘’,即使到了高级社,他还是有他的‘办法’的;再如范登高,就是翻身翻得太高了,人的经济地位大变,思想意识也就跟着起了变化,他嘴里讲的是社会主义,而暗地里却做资本主义小买卖。这些人物的特性在剧本都表现出来了。”

赵树理肯定《花好月圆》的剧本是有道理的。原小说中三对青年男女没有爱情的恋爱描写和匆忙结婚,不够真实、自然,有损人物的形象。关于小说为何匆匆地“大团圆”收场,赵树理是这样解释的:“小说写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夜,从满喜找房子起,到玉生算场上轱辗的大小结束;第二部分是一天,区上干部去查有没有面,玉生离婚,都是一天的事;第三部分是一月,何科长去那儿的那天,好像是阴历七月十五,写到八月十五;《花好月圆》便是从这个观念来的。我原来计划写四部分,第四部分是一冬,写到春节时候。”

按照赵树理的原计划,满喜和小俊的恋爱和婚姻是在第四部分完成的,其他两对的婚姻也是在第四部分完成的。后来在写作过程中,赵树理改变了主意,把第四部分删掉了,一些情节合并到第三部分。因此在结构上给人不够均衡的感觉。郭维改编的电影剧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尽管《花好月圆》和小说《三里湾》不一样,赵树理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好剧本。赵树理说:“我想:不能强调改编的剧本和原小说一样,应该图好,不该图相同。当然,如果让我自己来改编这个小说,我很可能把那第四部分戏加上去,并且还按照小说原来故事发展的线索去改编。”

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电影厂实行“三自一中心”,即文责自负、自负盈亏、自由结合,导演中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郭维开始改编和筹拍《花好月圆》。据郭维回忆:“我把《花好月圆》的剧本给亚马(亚马时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作者注),亚马说,文责自负了,你别找我。我说,作为厂长你可以不看,作为朋友,你还是帮我看看,亚马这才看了。”郭维不知道自负盈亏怎么搞,请来几个曾经在私营电影公司呆过的人,向他们请教如何计算成本,如何回收成本。思想解放的时代气息和审美思潮,对郭维改编《花好月圆》产生了较大影响。原小说第四章《这日子不能过了》有一段描写:“小俊打开纸包把棉绒衣一抖说:‘你看这件衣服好不好?’玉生正按着尺寸在木板上画点儿,只瞟着有个红东西闪了一下,便顺口答应说:‘好,好。’”郭维对这场戏镜头处理上所表现出的审美取向,与原小说差异较大。赵树理敏锐地发现了两者的差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有一个‘镜头’,我没看清楚,好像是小俊穿起从范登高那里买来的红绒衣给玉生看,这个‘镜头’在画面上很突出,这时候玉生正在专心一意地制作洗场磙的模型,一个人的心只能专注一件事,突出了小俊的穿绒衣的动作,把观众的注意力牵到小俊身上去了,是不是会不了解玉生这时的心情。”

导演郭维的审美取向,在摄制组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演员田华(影片中饰演范灵芝——作者注)回忆说:“当时看了剧本有意见,觉得那里头全是爱情。我们提了不少意见,他们还是接受了。”《花好月圆》筹拍期间,田华和在《花好月圆》中担任角色的演员们给赵树理写信,希望赵树理给大家讲讲人物性格。赵树理写了回信。赵树理回忆:“我写了好几张信纸,信是写给演过白毛女的那位女演员田华同志并请她转给全体演员们的。我建议她们最好能常到附近农村去,把《三里湾》这本小说也带去,闲时给农民读一读,这样做很有好处,农民听了《三里湾》的故事,立刻会从本村里找出类似《三里湾》中的一些人来的,这样就可以去拜访这些活的一阵风、王玉生,活的糊涂涂、常有理,和他们交交朋友。当然,以后有空我还是要到长春去一趟的。”

1958年3月,电影《花好月圆》摄制完成。影片浓郁的生活气息,乐观、开朗的气氛,健康、幽默的情趣感染了观众。赵树理为影片作词的主题歌广为流传:“三里湾,三里湾,对着水,靠着山,青枝绿叶上下滩。自从有了农业社,有情人,成亲眷,花好月又圆。”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汪曾祺百年诞辰纪念:他笔下的风景、民俗、俚语等都变得那么可爱

“大酱缸”里的严文井家有架老式留声机,赵树理常常“送戏上门”

中国作家真正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超过赵树理,作品有何特色?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