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从《渴望》到《人民的名义》,每一部热剧都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2019-09-12 02:30 北京晚报 TF021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在演播室内直播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由此开启了国产电视剧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电视剧最大生产国。作为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电视剧不仅创造出一个个文化潮流,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渴望》,到《北京人在纽约》,再到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以及眼下的《小欢喜》,每一部热剧仿佛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

▲2017年的反腐题材大剧《人民的名义》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

世界最大电视剧生产国

中国电视剧产业真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改编名著成了那一时期的主流,艺术性也是那时电视剧拍摄的指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陆续将四大名著全部搬上了荧屏。每一部剧无一例外地走的都是精雕细刻的路线,30年后也无一例外地成为中国电视宝库中的经典。

1986年,中国首部特技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那时特技还是个新词,最初拍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只能用蓝幕抠像。但杨洁导演觉得,这样处理艺术效果是“死的”,怎么也没有飞起来的感觉。后来,剧组特意到香港“取经”,才知道了“吊威亚”。边学习、边拍摄正是那个时代电视剧的起步状态。观念的变革也在悄然发生,《西游记》电子风格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曾引发巨大争议,播出11集后被要求换作曲、换主题歌,专家组指出:“中国的民族怎么能用电子音乐?”最后杨洁导演以“我是导演,我对艺术负全责”扛住了压力。

1987年春节《红楼梦》播出立刻引起轰动。事实上,拍摄《红楼梦》王扶林导演头上顶着巨大压力,他回忆,筹拍之初央视既没拍过古典作品,也没拍过文学名著。业界和学界的质疑,也激发出了他的“斗志”。为了满足严谨的拍摄要求,王扶林导演甚至将演员封闭起来,培训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习班教演员一遍遍读《红楼梦》,有专家辅导,讲人物,学习琴棋书画,做小品。“体验生活”在今天演艺圈已成稀罕事,但当年王扶林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最终将87版《红楼梦》打造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那是一个还未受商业侵蚀的时代,艺术纯粹而至高无上,《红楼梦》总共36集,国家出资350万,幸好潍坊一位农民企业家资助了300万,总共650万才把这个戏拍完了。王扶林导演回忆,“那个时候物价便宜,好多地方都不要钱。那时我跟一般的国家干部没什么两样,除了一点补助,还有一点很低的稿费。但一部戏20多年了还在播,这对我是最大的告慰。”

时光荏苒,今天的中国电视剧早已度过了自己的幼年期,成为一个高度商业化、工业化的领域。近十年,中国电视剧产量年均达到15000集的规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相比30多年前,电视剧的题材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古装历史剧、红色经典、青春偶像剧、公安题材、反腐题材、都市家庭剧都有着大量的观众。事实上,与30多年前相比,电视剧已经从艺术品变成了商品。电视剧产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电视剧不仅成了老百姓最接地气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成了中国流行文化重要的输出地之一。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便一部港剧引进就能红遍大江南北,而今天此消彼长,精品国产剧开始返销港台以及东南亚,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

好剧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随着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电视剧与社会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密切,如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选出一部电视剧,排列成序至今天,你或许会发现一部当代社会生活史豁然呈现在眼前。

1990年《渴望》播出时轰动一时,它代表了中国电视剧第一次全面的亲民化、世俗化转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潮涌,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开播,观众惊奇地看到:美国并不是所有人的天堂。来自出国签证机关的数据表明:《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大城市里选择出国的人数有所下降。

当时,电视剧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渴望》花102万拍了50集,只回收了50多万,赔了。《编辑部的故事》花了150多万,回收了大概90多万元,还是赔。为了拍《北京人在纽约》,郑晓龙到处融资,好不容易从银行贷款150万美元。以现在的眼光看,《北京人在纽约》不仅展现了真实的留学生活,也有力地干预了社会潮流。它同时还开创了贷款拍剧的新模式,此后,资本开始流入,中国电视剧逐年增产,日渐兴旺。1994年,英达开拍情景剧《我爱我家》,既市井又有内涵,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相呼应。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话题都浓缩在荧屏一方,那些包裹在风趣幽默中的辛辣与讽刺,即使搁今天都不过时。

进入新千年,电视剧创作越发多元化,展现人性之光成一种创作方向。2000年,新京味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播出火遍大江南北,张大民的“贫嘴”喜感十足,但又带着淡淡的伤感,展示给观众一幅既美好又心酸但不失希望的民俗生活百态图。

有人为老百姓立传,也有人开始重新思考英雄形象。《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亮剑》中的李云龙,一个个生动的、有别以往的军人形象涌现。2006年的《士兵突击》,没有紧张情节、没有女性角色,“许三多”一句“不抛弃、不放弃”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导演康洪雷说,好多演员因这个戏改变了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最近几年,《温州一家人》《人民的名义》《大江东去》《小欢喜》等当代题材剧成为话题之作,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再现了当下生活,记录了时代进程。到底什么是一部好剧?或许正如导演郑晓龙所言:“好的文艺作品理应是当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反映这个时代。”

讲述者

尤小刚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业体制下的一种生产创作状态,主要是现实题材和历史名著的改编。成功代表作有《四世同堂》《红楼梦》等。

1988年,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单位开始探讨引进市场机制,这就有了1992年播出的100集电视剧《京都纪事》,以及后来包括《宰相刘罗锅》等一批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电视剧。2002年以后,特别是各大卫视上星,一下子开始在天空中展开竞争,电视剧题材也越来越多。《孝庄秘史》《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一批大型古装剧进入了市场,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剧。

2013年到2017年是电视剧领域资本的春天,当然泡沫化的情况也是比较明显的。在2017年,资本开始退潮,行业里的水分被迅速挤干,影视创作走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具有更加鲜明的产业特征,也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的现实主义特征,也体现出我们要求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征,所以这是行业的一个题材和创作的调整期。可以看到,中国电视剧产业还是紧紧和时代要求联结在一起,行业经历了思考、徘徊、兴起,以至于到今天稳定发展的一个过程。今天的中国电视剧,除了产量是世界第一以外,电视剧的制作力量和制作队伍的水平也是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原标题:电视剧记录时代的变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邱伟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谍战剧《天衣无缝》精巧设局:陆毅挑战反派 不为烧脑而求突破

《人民的名义》"郑胜利"醉驾冲卡 被判拘役4个月

采访许亚军: 从中国儿艺走出来的“祁同伟”

《人民的名义》8.8元买全集? 背后是训练有素的传销组织

李建义剖析《人民的名义》“季检察长”的正邪难辨

《人民的名义》全集遭泄露 总监制李学政:内幕比剧还精彩

《人民的名义》中这名官员震惊观众 李达康高玉良都拿他没辙

《人民的名义》看懂这6个词追剧无压力 终于明白蔡成功的痛

《人民的名义》全集从何遭泄露? 片方已向公安部门报案

《人民的名义》赵东来姓蒋还是姓汪?编剧周梅森透了底

为啥大家都追《人民的名义》?揭秘最真实的官场生态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