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庆秋收,百年来首次恢复收获场景
白露高粱秋分豆,先农坛今天“秋收”。十组家庭受邀到明清两代皇帝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割谷穗,互赠《秋牛图》,体验收获的乐趣。同时,《一亩三分擘画天下——北京先农坛的耤田故事》开幕讲丰收。据介绍,这是一百多年来先农坛第一次恢复收获的场景。
武亦彬 摄
先农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且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耤田是这里最重要的历史文物景观。后来这里成了育才学校的操场,2018年才重新收归先农坛所有。如今,“一亩三分地”里,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随风唱着丰收的歌谣。
一声清脆锣声,“庆丰收·送祝福”秋收仪式开始了,十组亲子家庭走进耤田中,共同收割在今年春耕时种下的谷子,体验收获的乐趣。一位家长说:“能在二环路里体验耕种,感觉很奇妙。”
除了亲自收割谷穗外,现场还设置了体验区,谷子生长图鉴的科普展览、竖鸡蛋比赛、草编蚂蚱、吹糖人等活动,吸引观众踊跃体验。
具服殿内,一场《一亩三分擘画天下——北京先农坛的耤田故事》展同时揭幕,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重农传统娓娓道来。井田制、周天子耕田礼仪、汉代帝王耕田表,还有汉代的陶仓、《明史》中描绘的耕田……一件件文物和史料素材,通过“耤田与耤田礼”、“先农坛与耤田”、“北京先农坛的耤田故事”、“耤田故事中的物品器具”和“从耕耤天下到农业大国”五部分,展示了耤田故事和耤田礼对传统农业文明、古老祭祀传统和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意义,挖掘耤田背后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农业精神。
讲解员介绍,最早的耤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主办方特别策划了一组二维码,观众扫一扫就可以听到《诗经》中关于丰年、收获的描绘,看到动图,更直观地了解耤田礼。“展厅里还有一张海昏侯出土文物的图片,这件青铜鼎上就刻有铭文,有‘容十斗’等记载。”
市文物局介绍,展览将于10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届时,《京津冀古代建筑文化展》也将开门迎客。众所周知,北京、天津、河北同处于华北平原,自古以来,三地山水相连,人文一体,是长期共存、共长的有机整体。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京津冀三地逐渐从分散的地方政治中心走向统一,尤其是自辽代将幽州(今北京)定为“南京幽都府”后,随着北京从区域政治中心向全国政治中心的转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逐步得以稳定和加强。此次展览将从政治重地、军事要地、文教腹地等方面展示京津冀地区丰厚的建筑遗产,诠释京津冀地区历史传承和演变过程,找寻三地文化的同根血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冕
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