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中关村科学城打造创新发展“生态雨林” 建设宜居宜业科技之城

2019-08-20 13:36 北京晚报 TF011

31年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并落户海淀中关村;20年前,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学城初见雏形;9年前,北京市政府正式提出推进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两年前,北京出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关村科学城将被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已经拓展至海淀区全域,这座城已经不仅仅是一座科技之城,还是一座高品质生活之城,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可以感受5G社区、自动驾驶汽车、“城市大脑”等带来的便利……

科学城·科研

打造全国高精尖产业研发转化平台

四通桥西南角,一个临街的小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刚刚入驻不久,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人工智能科学家张宏江,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茂松……这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响当当的“大拿”,都将在这里开展科研。

这是最新落户中关村科学城的北京首个人工智能新研发平台,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齐聚这里,将在人工智能数据基础、知识学习、自然语言理解、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智能架构与芯片五大方向共同发力,打造全国顶尖的人工智能“智库”。

研究院负责人表示,这里是一个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研发平台,主要工作涉及四方面,即引进培育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开放服务平台和加强产学研合作。目前,研究院已和旷视科技和京东分别联合建立了模型设计与图像感知联合实验室和智能对话与人机交互实验室。预计5年内将设立10个联合实验室,为中关村科学城在人工领域培育人才、研发科研成果。

这样的高精尖产业研发机构和平台,在中关村科学城比比皆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人工智能,中关村科学城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突破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顶尖科学家的带动作用,引进和支持顶尖科学家、顶尖机构设立以市场化机制为导向,贯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全链条的新型研发平台。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已经落地建设了姚期智院士领衔的中关村海华信息技术前沿研究院、刘忠范院士领衔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彭练矛教授领衔的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清华大学与盖茨基金会合作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

此外,中关村科学城也协助科研机构或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的产业链深度影响力和高端价值掌控力。比如,中科院理化所研发首台万瓦级氢氦低温制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顺利产业化;百分点集团自主研发BD-OS大数据操作系统,与华为、阿里等企业产品通过国家大数据系统标准测试。“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逐渐形成,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地平线、云知声、中科慧眼、第四范式、易捷思达等新锐企业高速成长。

科学城·民生

“城市大脑”让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在海淀黄庄地铁站口,智慧座椅设计感十足,椅子两侧各有一个USB接口,可以直接充电。长椅不远处,智能灯杆具有触摸屏、WIFI等功能,给人们上网提供便利,这是海淀区“城市大脑”系统在民生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以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体系——“城市大脑”,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科技之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2018年,中关村西区全部15条大街完成智能化改造。区域内市政井盖和地下管廊等相关设备安装了520个传感器,使市政设施拥有了“感觉神经”,对井盖位移、地下燃气泄漏等城市安全隐患进行管理,覆盖了水、电、气、热等关键民生领域,相关信息会及时传输到“城市大脑”。

此外,从今年开始,海淀区将建设40个智慧社区,除了已经广泛应用的小区智能门禁系统,还包括供水系统、电梯运行系统、消防系统等。面对随时出现的情况,这些系统都将具备智能化反应的能力。

在北坞嘉园社区,智慧社区已现雏形。小区大门有人脸识别系统和车辆信息采集;供水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饮用水管网节点水质情况;环境系统实时掌握社区内空气质量、噪声污染等情况。在志强北园小区,这里正在打造5G智能物联网新型智慧社区,社区出入口的车脸识别微卡口,能迅速识别外来车辆。到2022年底,海淀“城市大脑”将全面深化应用,区域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治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科学城·新政

用“组合拳”打造创新生态雨林

“创新发展十六条”、“人工智能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海淀区为中关村科学城打造的政策有个特点,都是一揽子和“组合拳”。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科学城是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源头和战略高地。数据显示,海淀区聚集了全国近20%的人工智能企业,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细分领域已经拥有了一批代表性企业,并开始着手建设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封闭测试场地。这些新政的出台,为的就是全面升级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生态雨林”,继续夯实中关村科学城的基础前沿研究能力、前沿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和创新要素供给。

为了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海淀区还积极推进概念验证计划,搭建研发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之间的桥梁,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北航中心已初步构建项目挖掘、可行性分析等“一站式”概念验证服务体系;会同北京银保监局共同推动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缓解企业续贷难、融资贵问题,面向小微企业,强化无还本续贷机制,推动落实无还本续贷;面向大中型企业,先还后贷,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减轻企业流动性压力,中心已于7月22日开始试运行,拟于近期正式挂牌。目前已受理15笔贷款业务,贷款金额9000多万;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类海外”环境。率先开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试点。针对国内紧缺的外国“A类”高端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办理免预约服务,办理时限缩至5个工作日。

科学城·发展目标

■至2020年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与功能定位相适应,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形态。

■至2035年

建成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在更高标准上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城·发展历程

此前,中关村科学城占地约75平方公里,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学院路为核心。后来,为了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空间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拓展至174平方公里。根据最新规划,现在的中关村科学城由原来的174平方公里拓展至海淀区全域和昌平区部分区域。

在功能定位上,中关村科学城的主要任务是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争取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 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把政府掌握的、能影响和撬动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创新生态雨林,为科技成果产生、转化、产业化提供全链条的创新资源供给和配置服务。此外,中关村科学城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科学城·数说

2018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79.5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12个季度实现增速7%以上。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和教育业四大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

927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总收入4469.7亿元,同比增长22.0%,占全市的41.8%。

独角兽企业40家,占全国超两成,估值合计14280亿元,在全球范围内总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硅谷地区。

海淀区聚集了全国近20%的人工智能企业,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每天大概有将近60家的高科技企业诞生在海淀。

海淀还有众多的中小型企业,80%的中小型的科创企业,聚集了80%的科创人才。

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00亿,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为全球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北京晚报  通讯员 王洁 张伟华 海淀区委宣传部 供图

分享到

高密度城市街区如何更新?北京中关村街道请来“智囊团”

首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科技文化潮流节开幕

薛其坤、胡伟武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北京鼎好电子商城10月关停 中关村将彻底告别电子大卖场

中关村国际美食节开幕,海淀美食汇小程序也上线发布

中关村西区交通科技系统工程试运行,大数据帮您找车位

中关村2亿元基金培育“金种子”,数百科研成果找“婆家”

创新成果迭出,中关村生命园战疫中收获三家上市公司

科创成果壮大高精尖新产业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新科技助力疫情流调,追踪密接者精准至2米

中关村西区年底建成“智慧交通”样板间,行人闯红灯会被截屏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