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服务健康

如何打通康复“最后一公里” 北京推进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

2019-08-16 10:24 北京晚报 TF003

术后出院就回家、卧床静养三个月……对于不少患者来说,一旦治疗结束,便只剩下被动等待。殊不知,等待中错过的恰恰是康复的“黄金期”。

面对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北京市从2016年起分批推进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并在今年完成首批验收。然而,康复渐趋便利的同时,人才短缺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南磨房——

让周边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康复

“小吴老师,您看我现在走得怎么样?”周一上午,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院区。尽管已经出院一个多月,但她还是会过段时间就回来看看,找她熟悉的康复治疗师巩固下成果。如今,她不仅行动如常,还能骑车、游泳,这在半年前完全不敢想象。

今年1月,王女士突发脑卒中,在同仁医院住院治疗十多天。“算是度过了危险期,可出院时还坐着轮椅,半边身子都动不了。恰好又赶上春节,那边康复科床位特别紧张,根本住不上。”经过多方打听,王女士的家人意外得知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成为康复医院,并且春节也能住进来,“过去总以为到社区医院顶多拿个药,完全没想到有这么专业的康复设备和团队。”

入院以后,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先对王女士的病情进行了系统评估,量身定制康复方案。“每天都有日程表,从早上八点多就开始到治疗室锻炼,还会留作业,在病房继续做。”起初,王女士并没有多少信心,“那会儿连坐都坐不好,一切都要从头学,好在他们一直鼓励我,陪着我出了不少汗。”

在王女士看来,位于五层的物理治疗室有点像加强版的健身房。这里的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等科技感十足,让她在互动游戏中提升肌肉力量。而宽敞的作业治疗室里,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项目则帮助她重拾生活和工作技能。据康复医师李尨介绍,该层还设有认知功能、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与治疗室,以及综合理疗室、高频治疗室、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室等,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此外,按照二级康复医院的标准,中心在六至八层设置100张康复病床,并安装了天轨移位系统,配备垂直移位机、多功能辅助器等,帮助患者进行移动,实现无障碍就医环境。

“这些改变得益于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心副主任任菊表示,作为2016年确立的首批转型试点,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摸索着进入康复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当年4月,中心在辖区发放400份调查问卷,了解居民主要疾病状况及对康复病房设置的分类需求,发现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的需求最为迫切,便以此作为突破点。

“转型并非只是康复科的建设,而是全中心上下的整体变革。”任菊提到,以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武亮、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谢瑛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坚持每周进行现场指导和门诊带教,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武亮主任还在中心开展康复转型的全员培训,传播渗透康复理念。在各方努力下,今年4月15日,中心正式通过市卫健委首批转型康复医院验收,“对周边居民来说,以后就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康复了。”

小汤山——

让患者的康复过程准确量化

在武亮看来,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过程处处充满亲切感。9年前,他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位于北六环外的北京小汤山医院时,那里的康复同样几近空白,“没有一张康复病床,算上我只有两名康复医师,只能做针灸理疗,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康复技术。”

事实上,北京小汤山医院在康复方面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康复学科在整个东南亚都是闻名的,只是后来随着疗养制度的取消有所衰落。”副院长梁英表示事实上,2010年4月平昭院长调到小汤山医院工作后,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非常大,结合小汤山医院医疗特点和康复传统,开始着手将小汤山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2012年,北京市医管局正式批准小汤山医院的转型方案。

“我们把原来用于疗养的房间改造成康复病房,甚至把职工餐厅改成评测与训练中心。”梁英表示,医院在完善设备、提升硬件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政策倾斜,大力引进专业的康复人才,“目前康复床位已经达到305张,康复医务人员206人。在医院二级学科发展过程中,小汤山医院领导班子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下设康复中心、神经康复科、物理治疗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以及26个康复治疗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心肺、神经、脊柱脊髓、骨与关节、肿瘤与皮肤病等慢性病康复为主的治疗体系。”

相比起以往粗放式的康复而言,武亮欣慰地看到康复治疗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能够准确量化,可以根据个体状况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方案,再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康复变得更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对此,患者王先生深有感触。今年5月,他因多发性脑梗死到宣武医院治疗,出院后便住了过来。经过评估,康复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并通过多次康复评价会不断调整具体方案,“刚来那会儿整个人瘫在床上,现在扶着能走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主管医师王玉良的电脑里,记录着王先生的康复历程,“除了针灸治疗、脉冲短波等手段以外,还有徒手手功能训练、轮椅技能训练、知觉障碍康复训练、肢体平衡功能训练等十余项训练方法,可以在相应设备上获取动态数据信息。”

作为康复医学特色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北京老年医院还与朝阳、安贞、同仁等12家北京市属大医院签订协议,打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一开始,哪怕是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对康复的了解也很有限。”这些年来,院办主任康晓平没少在各大医院间奔走,“在医管局的支持下,我们专门开设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信任以后,越来越多临床医生愿意主动与我们沟通患者病情。”

期待——

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将康复融入健康管理

“按照规划,2020年北京将实现每千名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建设目标,但现在看来,人才方面的缺口还很明显。”梁英表示,康复人才培养在院校层面还不太成体系,中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要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要很长时间。

“即使在我们医院,三十多名康复医师中真正科班出身的也只有个位数,大多数都是从内科、外科和中医科转岗过来。”康晓平表示,人才匮乏也导致专业细分严重受限,“由于人手不足,过去只能混在一起,不利于学科发展。”

武亮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刚起步那些年,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回过家,“当时招来的人才在专业化水平上参差不齐,每天下班后都要手把手再培训。”

在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口问题也不例外。任菊表示,中心正式编制只有80多人,可现在实际有200多人,很多人才还处在没有编制的状态。即便如此,中心也还是在积极尝试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的受益人群,针对上班忙碌的中青年人群开设按摩、理疗夜间门诊,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开设了康复进社区、进家庭的服务模式。

“医院的康复床位只能解决极少数患者的需要,应当把康复融入各个环节中,将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整合起来,解决不同层级、不同人群的需求。”武亮表示,很多人以为康复只是术后患者才需要,其实康复完全可以在术前介入,比如髋关节置换,如果事先拉伸韧带,加强肌肉力量,那样手术会更轻松,术后恢复也快,减少并发症。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康复还应融入健康管理,可以通过远程指导,帮助患者在家里提高自修复能力,全面改善身体状况。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文并摄 编辑 吴楠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线上线下设立举报通道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收红包将被曝光

周知!三级响应下,北京医疗机构完善这些措施

医疗机构想“蹭”知名医院热度行不通了,无授权一律不予登记

北京各医疗机构4月底至5月上旬陆续恢复健康体检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医疗机构需拆除门诊大厅门帘,采取等候“一米线”行动

全国所有专治医疗机构均已纳入定点,救治费用都予报销

297种药品今年新纳入医保报销,北京各大医院系统已切换

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补费” 拒不接收医院最高罚5万

国家卫健委:医护人员提供虚假电子注册信息将被严肃处理

今年至少再增10家老年友善医院 这些医疗机构将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北大国际医院被黄牌警示,副院长曾假冒痴呆骗保

北京疾控:体育馆游泳馆要限制有大规模人员参加的聚集活动

尘肺病将纳入门诊特病慢病报销?国家医保局回复

HPV疫苗之父建议男性也接种HPV疫苗,诺奖医学家分析原因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挂牌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

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度数?吃胡萝卜能保护视力?专家答疑

女子听信“偏方”生吃30多只河蟹,体内查出近10种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