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杨绛先生为锺叔河写序这样说

2019-08-16 00:30 北京晚报 TF017

锺叔河先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编著了三四十年的精品图书,八十晋九时居然“跻身”畅销书“作家”行列。其旧作新刊《念楼学短》(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后浪出版公司发行)矞矞皇皇1164页,上下两册定价238.00元,两个月第8次印刷,印数早已突破六位数,销售量也接近六位数。这套“传统文化启蒙的优选读物、拉近与经典文言文的距离”的“百字版《古文观止》”,在短视频和浅阅读盛行的当下能有如此大的发行量,乃作者之福、读者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之福!

我开玩笑说:“这次您发财了!您给我题跋一套,我来写篇书评,题目就叫《<念楼学短>:锺叔河先生的畅销书》。”

萧跃华


“没有问题,你回长沙就题,现在题了不好寄。”

锺先生惜书成癖,曾托我代购与《念楼学短》(上下册)尺寸相仿的防摔包装袋,我找遍邮局和京东未能完成任务。8月2日上午,我如约来到念楼,锺先生从书桌左下方拿出书来就题:

萧跃华君读我的书已十有馀年,写我已不止一次,可算是比较了解我的人了,奉上此册,以为纪念。己亥七月初二日於长沙念楼,锺叔河。

他搁笔拿出“锺氏叔河八十七岁重经丁酉以后之作”印章,上下比划寻找合适位置,最后在题跋右上方下数第三字处按下。他用劲微晃着印章对我说:“印章就要使人看得明白”。

锺先生的编辑方针是编有意义的书,编能够再版的书。他署名编著的大作百分之百再版,有的还三版、四版、五版,但印数似乎不及流行读物。三十年前他出山即得盛名的《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散文系列等单行本印数大多五六千册,上万册的不是很多。《走向世界》(中华书局出版)4次印了20000册,《儿童杂事诗笺释》(中华书局出版)3次印了30000册,《曾国藩家书》(湖南大学出版社)4次印刷了52000册,算是他的畅销书了。

《念楼学短》53项主题,530篇选文,版式单带双,右文言原文和注释,左“念楼读”、“念楼曰”,1989年开始写作。文言原文每篇“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念楼读”即白话翻译,疏通文字,跳出原文之外,旁及前因后果;“念楼曰”则是作者评批,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垒块,“写的时候,就题发挥或借题发挥的成分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都成了自己的文章。”这些饾饤短文,本是锺先生“预备给自己的外孙女们读的。如今课孙的对象早都进了大学,而且没有一个学文的,服务已经失去了对象”。于是应邀在《新闻出版报》《出版广角》《文汇报·笔会》开专栏,读者反响不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首次结集出版《念楼学短》,两次印了10000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续集《学其短》,两次印了12000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萧沛苍先生退休前与《书屋》创始人周实先生闲聊,说到任内没出过什么好书时耿耿于怀。周实先生建议他接手安徽教育出版社《学其短》的版权,出版《念楼学短》合集。萧先生亲自登门拜访锺先生,两人一拍即合。锺先生按《念楼学短》一卷本的体例和版式做了修订,以类相从编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五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首印6000套,但版式尚有改进空间。

锺先生谦称:“我的文章顶多能打六十分,但意思总是诚实的。此五卷合集,也妄想能和八五年初版的拙著《走向世界》一样,至今已四次重印,得以保持稍微长点的生命。”《走向世界》书前有钱锺书先生一序,所以他“这次便向杨绛先生求序,希望双序珠玉交辉,作为永久的纪念。九十九高龄的杨绛先生身笔两健,惠然肯作,这实在是使我高兴和受到鼓舞的。”

杨绛先生的序文很短: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钱锺书曾主动为锺叔河先生的《走向世界》一书写过一篇序文。那时的钱锺书才七十五岁,精力充沛。《走向世界》一书是促使国人向前看。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地流逝。二十年过去了。世事也随着变易。叔河先生这回出《念楼学短》合集,要求书价便宜,让学生买得起。他现在是向钱看了。他要我为这部集子也写一篇序。可是一转瞬间,我已变成身近百岁的老人。老人脆弱,要提笔写序,一支笔是有千斤重啊!可是“双序珠玉交辉”之说,颇有诱惑力。反正我实事求是,只为这部合集说几句恰如其分的话。《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需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多言无益,我这几句话,句句有千钧之重呢!

二千零九年六月十二日

这五卷本截至2017年已印行三次,销路越来越广,印数越来越多。2018年1月,罗辑思维与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简要版《千年的简洁》(上下册),印了10000套。可惜简要版“简”掉了最为精彩的“念楼曰”,“旧瓶中装一点新酒”全没了。

后浪出版公司给锺先生出版过《与之言集》(精装纪念版)、《儿童杂事诗笺释》,装帧设计、印数版税皆尽如人意。这次三度合作,锺先生将《念楼学短》五卷本改为上下两卷本,亲自排定版式,内容篇数依旧,“只将各组编排次序略予调整”。后浪首印5000套的同时,上海“一条”记者专程前往长沙采访锺先生,隆重推送《钱锺书和杨绛力荐,这个88岁湖南老头的书,每个中国人都该看看》。这个标题(当然包括内容)确实抓人眼球,阅读量突破20万,我的朋友圈就有许多人转发。“一条”是一家集媒体、电商和新零售于一体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最初订购的3000套《念楼学短》很快销售一空,追加的8000套也很快销完。

锺先生抱怨:“四个小时采访,搞得我一身病。”可《念楼学短》的销售量却成千上万的递增。这固然是锺先生大作“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但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亦不可低估。“一条”和七八家省级图书馆公众号的积极推送,难以计数的“锺粉”点赞、转发、评论,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对销售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念楼学短》合集已五次重印,锺先生“也妄想能和八五年初版的拙著《走向世界》一样……得以保持稍微长点的生命”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只是“要求书价便宜”打了折扣。时移世易。这点“碎银子”对爱书人来说好似“毛毛雨”,只要书有所值,从哪个牙缝中都能省出来,锺先生大可不必为此纠结。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有时瞎想:如果谁将这套书推荐给各级党校学员就好了,这是对《苦难辉煌》《长征》等红色读物的有益补充。红色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浇灌,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故我乐意撰文“广而告之”。假如有三五读者因拙文而“按图索骥”捧读锺先生这部大作,当能体会到杨绛先生序文所说的读书之乐——“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拙稿送审前,锺先生来电话:“安徽的胡竹峰发现上册第518页的‘念楼曰’错成了‘念楼读’。上海的程巢父发现下册第560页‘念楼曰’第一行最后一个字‘侍’错成了‘待’。我已通知出版社注意改正,你可以写进文章里面去。”

这套书是有人读而且有可能长久行销的,我以为。

锺先生对待读者挑错的态度更令人肃然起敬!

己亥七月初八(立秋)

(原标题:《念楼学短》:锺叔河先生的畅销书)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