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19世纪老北京街头卖冰棍也是一景儿,没有空调冰箱照样妥妥保存

2019-08-16 06:16 北京晚报 TF008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

作者 何大齐 文并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还很贪乏,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把一个木箱子装上车轮和车把,箱子里有一个铁桶,装着趸来的冰棍。为防止冰棍融化,在铁桶四周放满了碎冰块,在铁桶上面再盖上小棉被,这就是防止冰棍融化的办法,虽简陋,但很实用。木箱上开一方形口,上有一个木盖儿,有人买时打开盖儿,从里面铁桶中取出冰棍。早年间的冰棍都是园棍形,直径有3厘米,长15厘米,所以叫冰棍,后来有了长方块形的,就叫冰糕了。

那时基本都是三分钱一根小豆的和红果的冰棍,五分钱一根的是牛奶冰糕,我记得还有一种白水加白糖的,纯白色,因为里面加了糖,所以吃起来不象冰块硬,一咬是酥的,入口即化,也很好吃。这些都是裸卖,外面没有包装纸,后来才有纸包裹起来,所以冰棍车上又吊上亇小铁桶,专装剥下的冰棍纸。那时的孩子们,随大人上街,眼睛最离不开的,就是冰棍车,要能吃上三分钱一根的,就欢天喜地了。卖冰棍的拉长声吆喝“冰棍儿-败火!”我们这些淘气的男孩子就远远接着喊“拉稀-别找我!”然后就嘻嘻哈哈跑开了。

偶尔大人要答应给买根高级点儿的,就得去冷饮店了。我记得东安市场里有个当时很有名的西式食品店叫起士林,它除了卖高级的奶油蛋糕,到了夏天还卖高级的冰棍。这里卖淡黄色的奶油冰棍,巧克力加奶油的雪糕。有一种我当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三色冰棍:就是一段淡黄的奶油味儿,一段棕色的巧克力味儿,一段粉红色的草莓味味儿,当然这种制法放在今天已不新鲜了,但是几十年前,在孩子眼里简直就是神品了。买一根得边仔细端详,边慢慢吸吮,那真是夏日里最美好的时光!这里还卖冰淇淋,两颗球状的盛放在高脚的玻璃杯里,一颗淡黄色奶油的,一颗粉色草莓的,那时候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很少搀杂使假,所以味道纯厚。

现在推车卖冰棍的小贩早己从街头消失了,“冰棍-败火”的吆喝声也成儿时嘻笑欢快的回忆了,物质的富足,似乎也不能冲淡儿童时代安逸祥和的回味,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四十年前的北京童趣,黄昏捉“技鸟猴儿”,看屁股尖内侧分公母

北京冬日蓝天白云阳光醉人 孩子与大人尽享童趣时光

一个十岁孩子的生活准则: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放屁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