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人口献血率持续低迷无偿献血再成焦点 奖励与无偿很纠结

2014-10-08 10:45 网络 admin

2014年10月8日讯,父母献血,子女加分;领结婚证,先无偿献血……近日,“无偿献血”再次成为焦点问题。

 

7

 

无论是奖励有无违背“无偿”的纠结,还是道德是否捆绑政策的质疑,一个现实并未改变--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持续低迷,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水平。

在此背景下,未来几个月里,“血荒”也一定会再次随着冬天来临。那么,用什么吸引公众献血,便是社会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

 

【无奈】

“一位优秀献血者能够挽救二十条生命,不该获得社会重视吗”

 

长安街畔,西单图书大厦门前,总能看到一辆白色的无偿献血车。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这里被媒体称作“正能量最高的地方”。

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这里聚集了献血者与志愿者--国庆佳节,有许多人选择无偿献血作为庆祝。

然而献血者的热情奉献,仍难以掩盖“骨感”的现实--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字,2013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每千人9.4,这一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甚至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基本线--每千人10至30。

 

yay99199(献血志愿者,百度献血吧“吧主”):

我支持浙江浦江县对献血获奖者的子女中考加分奖励政策,金银铜分别为3、2、1分,实在是很有限度。我的预判是每年能达到1-3分的获奖者子女,浦江县不会超过10个金银铜奖名额,而且金奖也只有三分,这种水中花镜中月的奖励政策对一位救助了20-40条生命的获奖者来说,有什么过分的吗?

再按照年龄层次平均分配,可能分摊到每个中考年度,不会超过3人受益。对于一个县城有成千上万录取名额的中考来说,这不到三个名额,会有明显影响么?我们再试想教育系统老师的子女获得照顾的名额要比这三个多吧,走后门、找关系的每年都不止三个吧,某些表彰、鼓励的都最少加分5分吧,比如少数民族子女、华侨子女都可以获得加分至少5分以上,那么一位优秀献血者能够挽救20条生命乃至以上,他不该获得这点点可怜的社会重视么?更何况3分的差别不会对现有的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造成什么明显不利影响。何况这种重视,也没有打破教育资源的均势,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正面影响却是四两拨千斤--不可估量,我看1-3分不仅要加,还要多加,3-5分,而且获得国家无偿献血纪念奖的也要加分。

事实上,这种加分基本上属于口惠而实不至。想把这件事落到实处,现在还早得很呢,我们明年就应该请浦江县卫生局、教育局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献血者的子女获得了加分照顾。

对于无偿献血,我们要有城门立柱的勇气。很可喜的是,浙江省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当然这第一步非常犹豫,甚至还搞不清第二步怎么迈出去,但是我依然要为浙江省、要为浦江县喝彩,他们是第一批无偿献血“吃螃蟹”的人。

 

尼克(首都无偿献血工作先进个人,累计捐献全血3200毫升,成分血60次):

我觉得对于无偿献血者给予一定奖励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这方面的思想不够成熟,没有一点“刺激”,很多人不会伸出胳膊;但是这个奖励必须有度,像给孩子考试加分这种,我觉得太过了,这种做法太露骨,把无偿献血变成了某种目的性的行为,有违“无偿献血”的初衷,也不符合“献血法”。

这方面我觉得(北京)血液中心的做法就挺不错,首先是服务比较完善,比如预约献成份血的人来了可以优先填表、采血,献完血之后休息一下,然后可以到专门的休息区继续休息,医生会亲自给献血者端一杯奶,各方面都更加人性化了,我们志愿者也会在那边协助做一些服务工作。给献血者的“奖励”其实就是一个交通补贴,比如献单份儿血的人,会有150块钱的交通卡费用,主要是因为那个地儿确实有点偏。

我看到的最新的数据:今年北京固定的成份血捐献人群已经达到一万人了,所以说这些做法是有成效的。

 

【误区】

“若人们还停留在‘献血伤元气’的认识,越多的奖励可能效果也差”

 

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低献血率背后,是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其中,国人对于血液的传统认识误区难以回避。

搜索“献血的危害”,至今仍有诸多谣言流传于世。而“父精母血”的传统思维,也使类似“一个有良心的老医生揭开献血内幕”的帖子,有着广泛的受众群。

如此误区不除,想刺激公众献血,其难度便可想而知了。

 

陈晓宇(2014年首次献血,之后遭到家人反对):

前两个月,我主动去西单的献血点献了400cc的血,这也是我第一次献。

其实献血的念头我早就有,但我一直很胖,达不到献血的标准。经过近一年来的减肥,我的指标终于能满足献血标准了,所以我决定以后开始献血,一年一次或者两次吧。一来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二来也提醒自己,要保持身体健康。

我不认为要把献血这事抬高到一个什么样的道德高度,比如献血多就是道德模范。这就是一个挺普通的个人选择问题,那些愿意经常献血的人,恐怕也不在乎这个虚名。

但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这个社会连对献血的普遍正确认识都做不到,很多人还停留在“献血伤元气”的水平,那推广无偿献血就太难了。比如我献血这事告诉父母后,他们都说我这是“疯了”、“不应该干这种傻事”,还让我“赶紧补补”。虽然这是他们关心我的表现,但从客观上说,这就是老百姓对献血的认识误区。

在这种误区里,越多的奖励可能效果也差,人家会想,“你看,各种方法引诱我去献血,还是有问题”。

破除这种误区要靠宣传,也需要让老百姓看到实例。领导带头献血还不够,最好让领导的家人去献血,给老百姓看看,这确实是无害的事情。

 

胡艳芳(坚持无偿献血十多年,累计捐献全血一万多毫升):

对于鼓励大家无偿献血,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多宣传献血无害的科普知识,我坚持献血了十多年,确实觉得这件事对我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至于献血加分这样的“奖励”政策,我觉得没什么必要。我说话不好听,说真的,真要有这样的政策,很可能就会有被人利用钻空子,冒名顶替之类的都有可能。

无偿献血的人不是图名图利来的,更多的都是来献一份爱心,多做一下正面宣传就会有人愿意来。我是公交系统的职工,我们车队里就有不少同事过来献血。

 

【体验】

“第一次献血,走的时候抽血的MM还在后面说谢谢,我一下就觉得很舒心”

 

与献血率低迷相应的,是我国献血人群的“不稳定性”。

据媒体报道,大学生和农民工等街头流动人员,一直是我国献血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样的献血者结构,直接导致了一到假期或冬季就闹“血荒”的尴尬局面。

反观国外,定期参与无偿献血已成许多公民的共识。如此差异,仅靠一次性的“诱惑”能够弥补么?

 

张晓阳(企业员工,曾献血多次):

各种诱惑不是不可以有,但不是长久之计。比如献血加分那个,其实说不上诱惑,那只是奖励,因为门槛很高。想要解决缺血的问题,靠这种方式肯定不行,还是需要引导更多的人周期性的献血,而不是一次冲动。

但怎么把冲动,转化成持续的动力呢?我觉得就是得从精神层面引导他,得让人从内心就觉得我献血我自豪,而不只是把这当作一句宣传语。用心理学的说法,这叫做“内化”,说白了就是我打心眼儿里认同无偿献血这个事。

从我个人体验上,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很重要。比如我第一次献血多少有点冲动的成分,但上了献血车,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好,我走的时候,抽血的MM还在后面说“谢谢你”。我一下就觉得很舒心,是干了件好事。我之后还去献血,就图这个感受。

但也有反例,比如我一个朋友,本来献血就是“被组织”,到那里抽了几十毫升就抽不出来了。这时候要是工作人员安慰一句,可能今后她还会来尝试,结果工作人员在那儿说,“这血还不够袋儿钱呢”。一句话,我这朋友就心理创伤了,今后你还指着她来献血么?肯定就不可能了。

 

【政策】

献血换KFC 你肯吗?

 

血拼族

2014年7月,浙江省浦江县政府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该县出台的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规定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8000毫升)、银奖(6000毫升)、铜奖(40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可获得直系子女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

 

捆绑式

10月1日起,陕西省宝鸡市实施新修订的《无偿献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宝鸡市卫生局官微“健康宝鸡”回应质疑称:仅是倡导,不是强制。

 

送礼派

据《金陵晚报》报道,十一国庆假期,江苏省血液中心为献血者准备了包含有肯德基兑换券、红山森林动物园门票及沃尔玛购物卡的“节日纪念品”。

 

实惠党

据《都市快报 》报道,从2014年7月1日起,凭无偿献血荣誉证,可以免费乘坐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所属的所有公交车,包括中巴车、Y字头车、500、600、900打头的公交车。也可以免费乘坐杭州地铁一号线、水上巴士。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吴楠 张棻  实习生:徐晓清  插图:宋溪

 

分享到

世界献血者日:北京血液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已启动上线电子无偿献血证

乘客归乡前无偿献血留下爱心,医护人员精心守护着一份份情意

无偿献血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信息互联互通、费用直接减免

1月20日起在北京无偿献血者本人及家属,临床用血费可直接减免

临床用血费用减免!今年起北京无偿献血者可享这些优惠

湖北献血大王汪炎平去世,无偿献血73600毫升,年仅48岁

首个“无偿献血宣教志愿服务站”落户北京儿童医院

11部门发文促进无偿献血 区域间血液调配不得收取互助金

无偿献血有什么步骤?北京血液中心邀市民“零距离”体验

无偿献血安全吗?北京血液中心邀市民体验

去年北京无偿献血量全国第一,共采集供应血液71.2万单位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联手企业缓解供血紧张状况 采血点已达64个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