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四川保路运动本来利民惠民,为何最后把大清搞崩了,原因如此

2019-08-09 10:30 北京晚报 TF018

“四川保路运动”又称“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四川人民奋起反抗。”

作者:刘奈


这是百度百科给四川保路运动的定义,基本上与我们教材上所学的观点一样,人民不堪压迫奋起反抗,多么轰轰烈烈,多么波澜壮阔。但是翻开陆建德教授的《戊戌谈往录》,我看到了很多诸如“‘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保路运动的策划家们套上约翰逊博士这句名言倒正合身”之类的话语,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脑子里闪出了疑问:到底是谁说错了?

其实都没错。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角度问题。历史尤其是近代史资料非常多,国内的国外的,官方的民间的,各种各样的素材。单独看,组合看,供我们研究的角度实在太多了。不同时期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中。就四川保路运动而言,在《戊戌谈往录》中,就收录了陆建德教授三篇从不同角度研究这段历史的文章,占据了整本书将近一半。包括《蜀道难——保路运动百年回顾》《致乱的金苹果——下落不明的川汉路余款》《烈士之死——关于四川保路运动的札记》。以往相关研究多少受制于意义、立场、代表性,而将一些诸如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并主持铁路建设,张之洞去世对于川、粤、湘、鄂各省地方政权的影响等边缘化。一些原本不那么关心的事也被放在了台面上,财与贪最终左右了历史的走向,没想到最后这项轰轰烈烈的运动,不一定是思想的事,而是权和钱的事。

修路这件事看似是利于民惠于民,而在二十世纪初那个年代,背后隐藏的是清廷与地方权力的角逐,地方分离主义的势大,让保路运动成为了矛盾的引爆点。

1902年1月8日慈禧和光绪回到北京,当时清廷一溃千里,为情势所迫颁布了一些互为矛盾的政令。地方则趁机做大,清廷通过设立度支部和邮传部,通过收回邮政,接管驿站,扩展电线,修建官路,统一决算,确定十进制等举措增强清廷权威,限制地方财政。这些制度多少都受到了地方的抵触,有强人才有强权,而清廷对于地方的把控可谓有心无力。他们深知贪腐已经深入骨髓,改革的障碍心知肚明,陆建德教授比喻这就像瘫痪的病人,大脑的指令,手脚不听。

1903年新任川督锡良申请设立川汉铁路公司,次年川汉铁路总公司于成都成立,这是官办公司但财力政府无力支持,所以这个官有企业是川人自己集资筹建的,可以说清廷有权地方有钱才成了这件事。而一年后川汉铁路由官办改为官绅合办,这意味着清廷的权力已经流向了地方士绅大户,又两年后,锡良奉命调任云贵总督,川汉铁路则改为商办,权力全部流向地方。

强人张之洞出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他一眼就看出了川汉铁路光靠人民集资难以成事会成乱局,所以他力荐向德英法美等国银行借款修路。虽有反对但凭借多年地方经验,足以克服,但他却在成事之前去世了,随即一切烟消云散,面对着地方强烈的抗议,这对清廷的权力与威信无疑是大大的损失。诸如此类的细节在书中非常多,也间接反映了那个时候皇权对于地方的势力对比。

地方在皇权对其无法形成威胁时,组成了利益集团,川汉铁路的士绅们通过租股的形式,吸引民众财富,利益阶层大肆敛财,川汉铁路还没怎么修就成了一摊烂账,这么低效率,清政府决定出手,将川汉铁路公司收为官有。在利益集团看来国家财政就是一个大钱袋任他们取,缓解他们贪腐民财的亏空,另一方面又不想让政府获知他们的账目详细,他们不干净的勾当就会曝光,余下的募集资金就会被接管,得不到一点好处。于是他们发动自己的全部地方关系,利用人性制造事端,保路运动就这么被裹挟而起。

他们争的是路吗?不是。争的是对四川人民修路集资款的支配权。“上亏国帑、下劫民财”这话说得太对了。这是钱的问题吗?看似是。这是权的问题吗?好像是。说到底这是清廷与地方的矛盾体现。收归官有这事,怎么看对于川汉铁路的修建都是有利的,而且还能惩治贪腐,让百姓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清廷对于地方的失控,一般民众怎么会听到清廷的信息,地方利益集团就像一片乌云,下愚弄民众聚敛民财,上算计清廷的利益,反而要挟清廷。在保路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后,小人、乱兵、土匪、野心家藏于民众之中生惹着事端。一些心怀鬼胎的颠覆者,甚至企图将四川从中国分离出来。赵尔丰作为四川总督,对保路运动算是比较照顾的,但是面对着这样的分离威胁,还是要硬起手腕。结果反而乱上添乱,此后各会党、黑社会开始围住成都,攻打县城,四川的政府架构彻底被毁,引发了更大的动乱。清廷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到处救火,一个利民惠民的政策,却断送了清王朝。清廷的瓦解让地方做强做大,随后的中国也再次进入地方割据的局面,一乱又是几十年。

从古至今历来的变革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遭遇抵抗的程度也和利益团体被侵犯的程度有关,但保路运动导致的这么大规模的混乱,让清政府土崩瓦解。要我看真是政府的大失败,软弱与无力,权威、信念的丧失,让民众成为了地方势力的后盾。一件好事怎么就成了一件坏事,这样的荒诞题材文学家们都不一定能想得出来,但历史上、现实中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陆建德教授的《戊戌谈往录》给予了我们新视角,去历史中把意义与意识形态的外衣剥开,去看看那些荒诞而又讽刺的历史细节,从中体验乐趣。

笔者留意到陆建德教授在书中标注日期添加的增补内容。邓孝可作为保路运动的功臣,进入民国后,就从四川消失了,他在富裕的杭州置地建造园林,没有固定收入的他挥霍过钜。结合着川汉铁路最终下落不明的余款来看,挺值得玩味,保路运动到底是对还是错,就让这个问题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腾吧。

 

(原标题: 看待保路运动的新角度)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8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