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回顾中国土地政策,农民迎来现代农业的曙光

2019-08-08 02:14 北京晚报 TF010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 (《礼记月令》)

从炎黄初始到如今昌盛繁荣,中华文明始终深植于土地。几千年来,中国人踏着节令躬耕于阡陌之间,顺天奉时,辛苦劳作,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深入骨髓。这片土地也给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滋养,每当沧桑巨变,文明难以为继的时刻,中华民族都是靠着来自泥土深处的生命力,兴灭继绝,振倾止颓,使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生生不息。

资料图 新华社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耕者有其田”,这是孔孟先贤笔下的大同世界,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执政主张,然而真正破解这千年难题的却是中国共产党。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亿万农民带着极大的热忱,第一次劳作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过三年发展,我国粮食不但可以自给,而且还有余粮可以输出。农村大地一派欣欣向荣,广大农民在满足自给的同时也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广阔的市场、资金以及劳动力支持。

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在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中,上世纪70年代,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人们守着土地却吃不饱饭。在最艰难的时刻,又是这块土地给了人们新的希望。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个渴望温饱的农民悄悄立下契约,决定“分田到户”。这一点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安徽大地上奏响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昂扬序曲。

1982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顺应了民心。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35周年游行,一列农民游行队伍高举“中央一号文件好”的巨幅标牌走过检阅台,说出了亿万农民的心声。到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开始摆脱困境取得迅速发展。亿万农民从僵化的体制下解放出来,爆发出巨大能量,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快。不但农业生产取得巨大发展,那些奄奄一息的社队企业,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在乡村能人的带领下,也一跃而起,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乡镇游击队”,被邓小平形容为“意料之外的异军突起”。如今,壮大起来的中国乡镇企业已经褪去草莽色彩,成为产权明晰、竞争规范的现代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有了傲视世界的目光,世界五百强榜单上也有了他们的身影。

解决温饱,日渐富裕之后,中国农业又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这片土地的新前景与新希望。大量的新农人开始涌入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大干一场,他们中有剑桥博士,有大学生村官,有用高科技改造耕作方式的工程师。中国农业已经看到了实现现代农业的曙光。

新时代的曙光照耀华夏大地,山水林田湖草,万物和而共生,这里欣欣向荣,生生不息。70年风雨历程,承载中国农民几千年苦难的土地正在变成山清水秀、充满活力的乐土,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中国乡建院院长 李昌平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人民”,怎样把人民团结起来?

周令钊的画笔和苏席华的钢刀,了解人民币背后的光荣与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这片土地从“冒险家的乐园”回到人民手中

“人民邮电”四个字从何而来?主持人王刚曾收到毛泽东亲笔题字回信

回顾人民出版社发展史,《毛选》无一差错创纪录

周恩来定调,毛泽东命名,人民大会堂不仅是座建筑,还是一座政治工厂

1932年《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两个问题,激起千层浪

太庙改造成人民文化宫,曾经的皇家禁地服务劳动人民

人民医院最初由中国人“众筹”成立,见证中国医学百年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反腐“第一枪”震慑全中国

杭州西子湖畔北山街84号院:见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过程

新中国首部法律《婚姻法》由邓颖超为首起草,普法演出一票难求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