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微健康

85岁仍坚持出诊!首儿所这位“硬核奶奶”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2019-08-06 15:38 北晚微健康 TF003

每周三,是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和哮喘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陈育智教授出门诊的日子。门诊网上预约系统放号的一瞬间,所有号源就被家长们“秒光”了,挂号的大多都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儿家长。无论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奶奶”。

陈育智教授是我国儿童哮喘界的一位历史性人物,是中国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开拓者,首都儿科研究所的特级专家,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顾问,全球过敏和哮喘患者联盟副主席。85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的她,为了帮助更多的哮喘患儿,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仍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

看诊细

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走进陈育智的哮喘门诊诊室,便可见到一块醒目的展板,上面贴有各种哮喘常用药的图示。因为家长们经常说不清孩子用了什么药,所以她就把各种药物的图标都展示出来,粉尘螨滴剂、盐酸西替利嗪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陈育智耐心地指着上面的图问:“最近常吃的是哪个?”“昨天还吃了哪个?”家长们立刻就能对上号了。“来,孩子,你擤下鼻涕,我看看。”陈育智抽出一张纸巾,一个手指微微用力压住一边的鼻孔,另一只手拿着纸巾等着接孩子的鼻涕。鼻涕流出来了,她还要展开纸巾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鼻涕,这些都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她看过之后,还要问问身边的助手,看他们是怎么判断的。对年轻医生的指导和培训,也是她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旁观陈育智看病,会发现她的看诊特别细致,每一张检查报告单都要仔仔细细地查看。

“最近咳嗽吗?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咳嗽?半夜会咳醒吗?”

“每天大概吐几次痰?痰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家里养宠物吗?养植物吗?家里潮湿吗?”

“什么开始开始吃这个药的?吃了多久?每天吃几次?每次吃多少?今天吃了吗?”

……

一些孩子的鼻腔清洗方法不对,她也会耐心地示范给孩子看,一步一步地教他们怎样正确地洗鼻。

有很多患者都是从外地专程奔着陈育智而来,所以陈育智上来总会先问一句:“家是哪里的呀?”这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患者回答的一个地名会告诉她很多信息,患者回答“内蒙的”,陈育智会想到,过了九月,那边逐渐凉快下来了,花粉过敏的情况减少,孩子的用药可以减下量……

在她看来,这些看似琐碎零散的信息,实际拼凑成了一张关于患儿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用药历史等各方面在内的全景地图,这张地图终将为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曾经有一位外地的家长带着孩子和患病5年来的病历和检查结果来找陈育智,陈育智捧着一沓积累了5年的厚厚的资料,一张一张地仔细翻阅,并对身边的助手说:

“这里面每一张每一页都记录着家长们的担忧和孩子们的不容易,每个孩子的病情都牵挂着每个家庭的心,我们要用心、细心、耐心,才对得起他们千里迢迢赶来北京对我们的信任。”

为了方便跟踪病人的病情,也为了让外地的患儿得到及时的指导,陈育智专门为哮喘患儿建立了微信群。这个微信群很热闹,“吃药的话,只是取消左卡巴斯汀吗?其它药还继续吃对吗?”“还是会偶尔咳嗽,没有好彻底。今天早上吐了一次痰。”……

每当焦急的家长把孩子的病情症状和视频图像发到群里并@陈育智时,即使在深夜,她也会第一时间做出回答,提出建议。后来群里的家长心疼陈育智身体,在群里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群里晚上十点之后不得发送信息,以免打扰陈育智休息。

贡献大

推动我国儿童哮喘防治事业发展

陈育智195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1958年毕业分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当时的呼吸科老主任张梓荆的建议下,从上世纪80年年代初,她开始钻研哮喘专业。陈育智先是在协和医院学习,1982年又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做访问学者。

1983 年,她学习结束,带了两个雾化泵、几瓶支气管舒张药物回到首儿所。更重要的是,她将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管理以及治疗方法、实验方法,还有对病人认真负责的精神都带了回来。采购了国内的过敏原检测器械和过敏原试剂,陈育智教授一个人带着几个年轻的轮转医生、一个护士,把首儿所的哮喘门诊开了起来。

近年来,在陈育智的帮助下,民航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首钢医院等近10家医院也相继开设了哮喘门诊。陈育智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过敏性疾病,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在她的推动下,这些哮喘门诊都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在陈育智教授的指导下,民航总医院一直坚持哮喘患儿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并在儿童保健门诊开展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全程管理;八一儿童医院的哮喘门诊仅开设半年,输液率就降到了7%。

陈育智还担任过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组长,做过3次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些调查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她还与同事们一起,制定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儿童哮喘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案,使95%以上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重科普

倡导哮喘患儿运动康复

“陈育智很谦虚,不愿说她自己的成就,你要是问问哮喘的防治她倒是很愿意说的。”罗雁青护士长说,想采访的陈育智的媒体很多,但她总是拒绝,但说起哮喘,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哮喘治疗的了解存在误区,导制很多哮喘患儿没有及时得到的治疗耽误了病情,家长们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不敢让孩子锻炼。

陈育智告诉记者,哮喘的孩子和家长在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孩子不敢跑不敢跳,在学校不敢上体育课,甚至不敢放声喊叫,担心这样做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

“为什么现在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然有天气和环境的因素,但也跟我们的孩子缺少户外活动有关,越是不运动,体质就越弱,抵抗力差了,对很多东西都过敏,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开始多了起来。”

陈育智提倡,哮喘的孩子也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所以在看诊的时候,陈育智总是不忘向家长询问孩子的运动情况,根据孩子的病情向他们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球类活动、骑车、轮滑,这些运动就很好。”“要是不能出去,那就在家里做,跳绳、仰卧起坐也行呀。”……

为了推广哮喘患儿运动康复的理念,陈育智组织成立了北京联众过敏和哮喘的防治教育中心,并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哮喘患儿运动会。每次运动会,她都会亲临现场给家长和孩子们加油鼓劲。今年7月13日,第八届哮喘儿童趣味运动会在北理工附中小学部举行,短跑、跨栏跳、跳跳袋、沙包投掷、两人三足、亲自跳绳,这些比赛的运动量并不大,目的在于激发哮喘儿童的兴趣,培养孩子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使患儿家长不再恐惧孩子运动。

在运动会上获得了4枚奖牌的凡凡在上周三一早排到了陈育智的第一个号。陈奶奶一眼就认出了他,她和蔼地对凡凡说:“你很棒,以后在家也要坚持运动,咱们争取下次运动会再多得几块奖牌好不好?”

哮喘病的控制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对家长进行科普,让他们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陈育智教授还逐步探索出了哮喘俱乐部的模式,定期举办讲座或夏令营,向家长们传达哮喘的防治知识。很多家长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会专程赶来北京参加。

不退休

重视基层医生培训

现在,陈育智已经85岁高龄。60多岁时,她有时会连坐十几个小时夜班飞机后,第二天一早照旧出门诊。这几年,她的身体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硬朗,有时还会因为生病而停诊。但她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陈育智致力于基层医生的基础知识培训,最新的诊疗技术推广,帮助基层医生全面掌握哮喘与过敏反应相关疾病、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她还组织国内外呼吸、皮肤、心理、康复、心血管、变态反应、免疫、消化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了“哮喘防控”微信群,随时解答基层医生的临床疑难问题。

2015年她开创了间歇式学习的方式,让基层医生每周三来儿研所门诊学习诊疗技能,其余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迅速临床实践。百忙之后,还要撰写文章或书籍,最近,由她组织编写的《基层医生哮喘与过敏性疾病诊疗手册》也即将出版,这本书对于指导基层医生诊疗哮喘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育智说:

“人老了以后,不能把自己老放在家里这个小小的环境里,因为缺少人际交往,会孤独,运动也会减少。刚好,这么多病人需要你,更主要就是很多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需要这些知识,这些事情必须有人有团队来做,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工作,做的过程中,我会觉得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驱动力对你鞭策和鼓励,在有生之年,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我80多了,有的同龄人已经不在世,我还能做点事,我很幸运,但也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不是有周围亲人、同学、同事及单位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在此表示感恩。当然也一定要感谢我的病人和他们的家长,在哮喘治疗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治病的启示,并且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幸福感,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动力。最后我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哮喘孩子都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来源|北晚微健康(ID:bwwjk-bjwb 记者:代丽丽)监制|王然 编辑|张杨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疫情通报:北京昨天新增的这例输入病例 为何在市内小区短暂居家停留?

疫情通报:一家6口从英国回京 包括1岁女孩在内4人确诊

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擅自前往湖北接人进京,违规者将予以通报

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会否导致漏诊?专家答疑

山楂和西瓜哪个糖分高?水果“甜不甜”并非靠尝

近期有关猝死新闻接二连三,一文读懂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