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海淀上地街道探索“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家对面享专业服务

2019-08-02 10:43 北京晚报 TF008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专业照护,但不想离家太远;生活尚能自理选择居家养老,却难免力不从心……在海淀区上地街道,新建成的养老照料中心正探索“嵌入式社区养老”,让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养老,在享受到专业服务的同时,不离开亲情的陪伴。

总经理王锦展示中心洗手台的适老化设计

入住

家就在路对面 孩子天天能来

傍晚五点,上地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一层的起居室里,十多位老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口腔操,为即将到来的晚餐做准备。

“失能、失智老人往往都会有一定的吞咽障碍,同时伴随语言功能受损,餐前的口腔操可以帮他们锻炼口腔肌肉。”院长张朝侠清楚地记得,93岁的臧爷爷在去年11月初刚入住时,根本无法完成这套动作,“当时,臧爷爷已经因吞咽功能障碍、睡眠节律紊乱在医院卧床一个半月,语言功能也丧失殆尽,同时存在认知问题。”

在对臧爷爷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护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我们的理念跟保姆不同,并不会凡事替老人代劳,而是鼓励老人适度活动,尽量唤醒并维持自体机能。”

从触摸带有凸起的按摩球,到借助移位设备慢慢坐起来,臧爷爷的锻炼难度逐步升级,身体状态也开始一点点变好,“刚来的时候认不出孩子,到后来又重新能叫出孩子的小名。”

而这也得益于臧爷爷的家就在马路对面的博雅西园小区,“孩子天天都能过来,甚至一天能来三五遍,这也正是我们把养老‘嵌入’社区的意义。”

事实上,这样的“嵌入”来得并不容易。“以往街道由于缺少场地,养老工作基本停留在社区层面,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上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民生保障办公室主任张贵法表示,2017年,海淀区民政局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街道争取到万树园小区东门这片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宝贵空间,“这里刚好位于居住区的中心,方便辐射到周边小区。”

合作多家医院 确保医养结合

作为运营方,隶属国资委直管央企的华录健康养老发展有限公司迅速投入建设。“墙体拐角、家具都采用圆角处理,地面也进行过防滑处理,就连每一把椅子、每一张桌子都经过专门定制,让老人用起来更安全舒适。”总经理王锦表示,由于入住者主要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中心在细节上格外注重适老化改造,“每个房间门前会有一块小景观区,老人可以放一些自己常用的物品,帮助他们辨认;房间内选用进口的多功能护理床,配合特殊材质做成的靠垫,让卧床老人尽量找到舒适体位;卫生间的洗手台也设计成与轮椅匹配的高度,镜子则贴心地稍稍向下倾斜,方便老人使用。”

张朝侠表示,中心还在屋顶开辟出空中花园,让老人感受“园艺疗法”的妙处,“茄子刚摘了一波,拌了蒜泥给老人吃,很受大家欢迎。”

屋顶花园如今已种满瓜果

考虑到入住老人普遍有就医需求,中心与一墙之隔的树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了医养合作协议,让老人可以享受定期健康评估、送医送药、中医康复理疗等上门服务,同时在上地医院、海淀医院、西苑医院、安贞医院、309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邀请医院专家开展健康讲堂和义诊等。

“为配合老人就医需求,上地医院将重心转向老年慢性病,有计划地招聘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以往内科只有两名医生,现在已增加到十名左右,方向涉及心内科、呼吸内科和肾内科等。”上地医院外联部主任王群伟表示,去年7月以来,上地医院已开展健康讲堂和义诊400余场,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获益。

辐射

服务周边老人 饭菜广受好评

“与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不同,我们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入住老人,同时还要通过多功能的服务‘嵌入’社区。”这相当于在社区里建了个微型“养老枢纽站”,张朝侠表示,后者的实现远比想象中困难,“毕竟社区里的老人本身有自己的生活安排,还有社区的活动可以选择,要想把他们吸引过来,我们就要办出特色。”

经过调查,中心决定从老人需求最为集中的手机讲堂切入。“很多老人希望在手机上看看儿孙平时的生活,也想跟海外子女联系,但社区组织的往往只是一次性讲座,他们岁数大,很难记得住,要耐着性子反复教才行。”就这样,由工作人员郝蕊负责的手机讲堂一开就是半年多,越来越多附近社区的老人走入中心的活动室,成为耆智学堂微信群的忠实粉丝。

前不久,老人们呼声颇高的钢琴班也在筹备半年多后正式落地,每周四都会有老师到中心授课。为感谢中心所做的贡献,张奶奶还送来珍藏多年的钢琴,供老人练习使用。

地下一层的活动室,一位老人正在练习钢琴

“除了高大上的钢琴班外,我们还为老人提供接地气的电影放映服务。”张朝侠表示,每周五下午,中心会在地下一层免费开放电影欣赏。此外,还与木北造型等合作,定期为老人理发。

在87岁的北大老教授陈良焜看来,中心推出的老年餐桌更是为周边社区老人办了件大好事。“像我们这个年纪的空巢老人,生活看起来还算能自理,但其实很不容易,最头疼的就是吃饭问题。”家住博雅西园的陈良焜发现,外面饭馆普遍高油高盐,不适合老人,而中心的饭菜却意想不到的好,“每天公布菜单,可以自己选,从13块钱到20块钱分三档,营养均衡,清淡可口,政府每月给的100块钱补贴也能在这里用,我和老伴只用再加200元,就够在这里包月。”

同样住在对面小区的王宝瑜也对这里的饭菜赞不绝口,“少量多样,搭配合理,每周五卖的大包子二两一个,才两块钱,实惠又好吃。订餐之余,82岁的王宝瑜还成了中心的活跃分子,积极参加各项文艺汇演活动,“刚住到这里时,对周边环境不熟悉,平时很少出门,来了这边以后,生活丰富多了,像小郝他们这些工作人员也都特别热情耐心,让我很感动。”

对接职业院校 打造专业团队

王宝瑜口中的小郝,正是负责社区活动的郝蕊。不到一年时间,她已成为颇受老人们喜欢的红人,甚至有老人专门写诗赞美。

1993年出生的郝蕊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她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正是社会工作老年福祉方向,还曾到日本养老机构学习实践过半年,之后又在大型养老机构工作,“其实我挺喜欢跟老人相处,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像参加活动的有位老人,虽然不识字,但擅长根据时令来种植,给我们的楼顶花园做了不少指导。”

在中心,像郝蕊这样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来自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多位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及临床护理经验。

“对养老机构来说,人才是关键。”张朝侠表示,除了稳定的收入外,公司还会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在很多养老机构,前期从事一线工作往往只能接触到最基本的生活护理,但如果只是这些,那就跟普通保姆没有太大区别,谈不上有多少技术含量,对他们来说,纯属消耗性的劳动,成就感非常低,很难有动力继续做下去。而这里给予大家充分信任,鼓励每个人不断学习,在多元化的团队中成长,而非只是挣一份工资。”

王锦表示,公司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岗位,同时确保专业化的人才供给,“今年9月,就会有第一批华录班学生,毕业后可以安排对口实习和工作。”

在长期规划上,张贵法表示,街道将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带动三个养老驿站的建设,“从规模上来说,养老驿站的场地或许只有二三百平方米,提供两三张床位,但与社区的老人距离更近,发挥的功能可以有所不同,届时将与养老照料中心协同配合,共同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文并摄

分享到

北京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最高享3600元补助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11月1日施行,优先保障困难孤寡失能老人

谨防养老变“坑老”,北京银保监局:选购养老保险要分四步走

好消息!昌平区新增7家备案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政策兜底织密防护网!北京特困老人有了养老的地儿,补助金额也有所上调

海淀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开展“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

人人都有健康档案,事事都将记录在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省心了

北京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养老护理员,每月将获千元津贴

北京拟向一线养老护理员每月发1000元奖励津贴

2019年北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同比增长28.8%

探访北京“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有人在身边,确实特安心!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